甘东南地区康拉德界面存在的地震学证据

来源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bo330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东南部地区是中强地震多发区也是青藏高原块体鄂尔多斯块体和阿拉善块体的交汇区。 由于活动的青藏高原块体不断隆升和推挤作用造成该区域新构造活动强烈。在这种大的构造背景下,根据通常的理解甘肃东南部地区地壳内部康拉德界面有可能消失。在实际长期的地震波观测资料中,尤其在该区域近震记录图中,经常会出现疑似和康拉德界面相关的震相。本研究将通过构建不同模型的理论地震图,通过和实际观测资料对比,定量分析该区域和康拉德界面相关的震相。本次研究设计了两种简单的一维速度结构模型,一种是参考前人的研究结果,构建了适合该地区的速度结构模型,另一种是在前一种的基础上去掉了康拉德界面,以这两种模型为初始模型用反射透射率法进行了理论地震图的计算,并利用走时曲线将观测波形分别和两种理论波形进行了对比,发现紧跟直达波的震相是来自康拉德界面的波形震相。理论波形和观测波形走时的差异可能是一维速度结构模型没有很好的反应地壳内部区域的不均匀性。因此,此结果表明在甘肃东南部存在康拉德界面。此外,来自康拉德界面的震相振幅比直达波的大,又紧随直达波之后,在计算近震地震震级时,如果缺乏一定的地震波形的分析经验,会误以为是直达波而高估震级值,而影响大震速报的准确性,同时由于此界面的存在而常常会引发浅源地震,这也是一种潜在的不可忽视的地质灾害。
其他文献
全浊声母清化是汉语语音史上最重要的事实,以“三分变二分”不但可以区分官话和非官话,还可以把各种近江方言和远江方言区别开来。本文讨论了各种南方方言在全浊声母演变上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芦山Ms7.0级地震是继汶川地震之后的又一次强震,此次地震的深部构造环境一直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地震发生后,我们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南段布设了一条人工反射地震测线,测线穿过
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动物的健康影响越来越大,在我们的生活饮用水中已经检测到酚类等有机物,如果长期饮用含这样的水源,酚类或其他有害有机物就会在动物体内积累,当体内的有害物质储存到一定量时就会引起一系列的疾病。科学家们研究了很多方法来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但很多方法经济费用大,难操作,根除不彻底或者是易造成二次污染,直到光催化技术的发现,使科研工作者们看到了新的希望。传统的光催化剂有二氧化钛、氧化铜、三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