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急性应激障碍预警中的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对急性应激障碍预警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整群抽样调查获取研究对象及有关信息;急性应激障碍确诊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CCMD-3)诊断标准,并参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相关内容。采用个性测评,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情绪指标,植物神经功能评定等指标;数据库建立采用SPSS17.0软件,建立神经网络模型(ANN)。结果积累从2008-2012年军队及地方突发事件应对人员,及医院门急诊采集病例986人,确诊急性应急障碍患者97人,患病率为9.5%。从被研究者中抽取急性应激障碍患者和非急性应激障碍者各97名为建模对象,将其情绪因子、性格指标、认知指标、植物神经指标,年龄,性别,学历等7个变量作为网络的输入层,进行ANN的拟合。所建模型的预测精度为96%;能够正确预测建模对象中95.3%的非急性应激障碍患者,95.1%的急性应激障碍患者;输入变量敏感性系数排在前四位的依次为焦虑素质、认知功能、应对能力和植物神经功能。结论 ANN在急性应激障碍(预测)中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正>2020年3月底,《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于4月28日起施行。《条例》针对市场主体关切的中小企业融资难
《中国美术》:您多次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议案,呼吁国家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您也在直接面对面为传承人写真画像,并请他们题写其技艺特色或人生感悟,还如实地记录下与非遗传承人交往的动人故事。做这些工作您是出于哪些方面的思考呢?  李延声:应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主角就是传承人,因为非物质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是活态的,几千年来,传承人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一代一代地把我们中华文化传递下来。有的民族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