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可译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形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获得了主动权,而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教育,这是一种角色的转换,是一种教育模式的革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堂内的宝贵时间,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翻转课堂"模式的出现,恰恰提出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与变革,虽然翻转课堂模式主要是集中在教室里进行的理论课堂形式,它的出现使得教学效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对于像体育课以操场或者在体育馆进行的这种独特的授课方式,是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会有很好的效果?从目前的文献资料来看,还不是十分清楚,因此,对大学体育翻转课堂的实证研究,就显得格外的需要。研究方法:(1)实验法:本文选取XX大学选修垒球的学生55人,共两个班,一个班28人,另一个27人,学生选择班级为随机选择,随机选择一个班级为实验班,另一个为对照班,最后确定实验班人数28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9人;对照班27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6人,均无体育特长生。选课前,所有学生均未参加过垒球课程的学习,也未接受过垒球的训练和培训。实验班按照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每周均各上一次体育课,每次2学时,经过一学期16周的学习,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考试,实验采用技能评定法进行测试,选择传接球和击球进行评价。为了减小误差,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教学由同一教师来担任,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并不知道参加了本次实验,对照组按照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实验组则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课时、内容、进度、考试保持一致。实验前对两组同学的技能进行了测试,两组同学均未学习过垒球,所有人都不知道手套的正确戴法,也不知道挥棒的正确方法。在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了技术测试,技术测试内容是传接球技术、击球技术。把两组学生在实验后测试的技术成绩做非参数独立样本T检验;将两组学生在实验前实验后测试的技术成绩做非参数独立样本T检验,考试主要以定量和定性评价。(2)多媒体教学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电脑、摄像机、照相机、Ipad、Iphone、微信、微博等现代信息技术硬软件设备,将视频、影像、网络资源展现出来进行教学实践。(3)专家访谈法:通过对相关学校体育、教育学方面专家的访谈,了解大学体育课翻转课堂模式建立过程中的可行性、有效性、科学性等相关问题。(4)比较法: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体育课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其优缺点。从而更好地揭示体育课翻转课堂的内在构成因素及关系,归纳概括其本质及其运行规律,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5)文献资料法:通过百度网、谷歌网、中国期刊网、XX大学图书馆,检索和收集有关翻转课堂,以及体育课翻转课堂等方面的大量书籍和文献资料,并做分类整理与综合。(6)逻辑分析法:运用逻辑分析法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和较深入的分析。本研究运用教育学、体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理论为指导,对本文有关观点和数据进行了论证,并总结出有一定指导和参考价值的观点。(7)个案研究法:本文以XX大学垒球课为个案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经过非参数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传接球技能方面在统计学意义上基本没有明显差异(P=0.702);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击球技能方面在统计学意义上基本没有明显差异(P=0.313);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传接球技能方面在统计学意义上有显著差异(P=0.008);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击球技能方面在统计学意义上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同组之间传接球技能方面在统计学意义上有显著差异(P=0.000);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同组之间击球技能方面在统计学意义上有显著差异(P=0.000)。进一步说明,实验组比对照组在实验后的进步明显。研究结论:通过实验前后体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组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组之间两项技能(传接球和击球评价)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发现,两组存在统计学上显著的差异性,从统计学角度来看,实验组即翻转课堂模式组的学习效果好于对照组即传统教学模式的,也进一步说明大学体育翻转课堂模式能够提高大学生垒球技能的学习效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鉴于样本量较小及项目的局限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