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动生理学是体育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而运动生理学实验课能够作为更加直观的手段,促进学生掌握运动过程中身体的物质和能量变化以及理解技术动作的本质。但是目前实验课存在诸多问题,现以南京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的生理实验课为例,阐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难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运动训练专业运动生理学实验课存在以下问题:1、实验课课时明显不足,54学时的运动生理学授课学时,而实验课并没有明确的课时安排,完全随老师意愿。2、实验条件不足,我校运动训练专业身处大学城校区,仅有一个与运动解剖、运动损伤等共用的一间实验室,实验仪器仅有血压计,而即便是本部实验室,更多的是针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开放,体育教育专业使用率低。3、实验内容存在问题,对于体育生运动生理学实验仍是侧重实验的基础理论、仪器的使用方法,而忽视的与实践结合,实验数据的分析与讨论。4、学生积极性差,体育生本身基础就较为薄弱,运动生理学理论课程的学习就较为困难,而实验课更是不重视,即使课堂上由于对实验的新奇表现较为活跃,但对实验的整体思路与应用不求甚解,使得实验课的效果无法得到体现。针对目前运动生理学实验课存在的问题,施加改革措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1、在仅有的课时中略加大实验课的比重,实验课课时达到16学时左右。最为理想的是单独设立实验课教学,建立与理论教学相平行的实验课程体系。2、新校区建设在即,完善新校区的实验室建设。现阶段可将实验课教学开设在校本部实验室,并且除了开设血压、心率、视野、血型等常规基础实验课外,可增加新型仪器的使用,如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运动心肺测试仪、团队心率带等,进行不同运动负荷下心脏结构与功能变化,运动负荷大小监控等实验。3、对于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应更加侧重设计性和综合型实验,而不是单一的验证性实验;更加侧重实验数据的应用与分析,而不是仪器的基础理论。4、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翻转课堂,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的意愿,而不是老师课堂上老师给出实验步骤学生照做,做完就忘。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涉及到多个环节,需要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努力,各部门协调配合,达到教学相长、学以致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