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民主监控及其建构

来源 :山东省法理学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UC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对权力监控、防止权力滥用,是困扰人类并使其一直在孜孜探索的问题。人类所寻求得的各种权力监控的模式都存在缺陷,并未使权力受到有效监控。权力既然是一种强力,就只有比其更大的强力才能对其监控,这种强力只能来自于人民。只有在民主的制度下,人民享有民主,人民才能运用他们的力量,民主监控是权力监控的根本。权力的民主监控的建构,既需制度的建构,以作为保障措施;又需组织的建构,让人民聚合力量;还需文化的建构,使人民自觉运用他们的力量。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中国当代农村的财产制度,分析了家产制的意义及生育观念与家产制的关系。通过论述,作者希望基本阐释了家产制玉计划生育政策的冲突。
18世纪中叶以来为官方所禁的讼师秘本,在民国初期又重新被不少书局刊刻与销售,但是到1920年代以后,它们曾经一度恢复的市场,又为另一类新式诉讼指导用书所取代。这两类诉讼指导用书均是以传授撰状技巧、提供状式范本为主要内容,其间的最大区别在于,新式诉讼指导用书明确以法律适用为争点,强调据法争讼,而旧式讼师秘本则倾向于运用冤抑控诉的策略,注重以情动人。民国时期出版的诉讼指导用书所展示的示范性诉讼话语之微
本文介绍了琱生器铭及诸家解说的分歧之处,分析了“狱刺”与“有司”的具体含义,在此基础上,对“立氏”与族产做了析分。
动力机制、表现机制和成长支持机制的建构,是推动应急产业发展的基础性支撑。本文从人类社会最终需求和市场供给两方面探讨了应急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认为应急产业在“广义”上表现为“一案三制”应急管理体系的延伸和具体化,在“狭义”上表现为服务率先引领、产品跟进制造和制造业服务化三个阶段;提出了推动应急产业快速成长的五方面支持机制。
儒家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诚信”因子,深受儒家思想浸润的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处处体现着“诚信”的处世之道,其价值追求与以古罗马为起源的现代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有着惊人的暗合之处。这证明人类在从事民事活动时有着相似的道德基础,中国当下制定民法典,应将几千年来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儒家思想作为中西、古今民法理念的对接点。
在认识到习惯法司法适用及于和谐社会建设之意义后,如何确认习惯规则的存在,法官是通过怎样的途径获得习惯规则的,这就成为亟需分析研究的问题。为获得第一手资源,围绕这些问题设计了相关调查问卷,并利用暑期组团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在些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得出尽管法律上对于习惯的司法适用并没有一般的肯认,但司法过程中适用习惯则较为普遍。法官查明习惯的方法多样,但习惯法编纂对于确定习惯法的内容是必要的;官方态度
模范法官的评选在法院系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同时又为法学界所广泛诟病,因而有关它的话题很少有真正的学术探讨,比如为什么评模范法官?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功能、权力技术运用、司法权力组织模式,共同造就了模范法官的评选,同时赋予模范法官评选以文化、制度、治理的多层深刻内涵。模范法官评选同时联系了古代政治传统与新中国政法传统,勾连了整体意义上的政治与作为政治一部分的司法,为人们思考当代中国司法提供了理论启发
本文介绍了法律规范冲突的概念,其具有反秩序性、与条文规定不一致性、法效力不兼容性、多层次性等特点,分析了与冲突相关的概念:不一致与抵触,并进一步探讨了法律规范冲突的构成要件及表现形态,剖析了法律规范冲突的原因。
中国传统中缺乏西方意义上的法治基因。始于清末、终于民国的法治实践以失败而告终。新中国的法制实践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但是中国最终选择了“法治”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特殊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权力制约;执政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司法独立。
农村法治在中国法治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多年来农村与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差别决定和影响着中国法治建设的二元状态。鉴于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国家、农村人口众多和农村社会主体法治意识不强等原因,农村法治在社会整体转型的特殊时期面临着法治困境,需要人们从整体性和差异性着眼探寻现代农村法治的建立,找出现代农村法治的解决方略,以期建立现代整体法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