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四号》卫星CCD成像仪方案设想

来源 :《风云四号》气象卫星使用要求第二次专家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ifer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结合焦平面技术、二维扫描驱动、二维成象特性等技术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风云四号CCD成像仪技术方案设想。并指出国家气象局提出的技术指标不仅可满足应用需求,又瞄准了国际上航天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月动力延伸预报结果、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陕西40个站观测资料,通过陕西各月降水量与大气环流相关要素的统计相关分析,采用最优子集同归方法,建立陕西站点月降水量的降尺度预测模型,对2006-2009预测效果的分析表明:该方法对陕西月降水的预测水平夏季高于冬季。春季预测质量起伏较大,而且夏秋季月预测质量比较稳定;区域预测质量陕南效果最好,关中次之,陕北相对较差,同时陕北、陕南预
利用近50年宁夏20个主要气象站降水序列、大气环流特征量、NCEP再分析的高度场、风场、海温等资料,研究了宁夏盛夏干旱事件的时空分布规律、形成宁夏严重干旱的主要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相对冷、暖背景下严重干旱的大气环流异常的特点、干旱事件与海温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近50年来,宁夏气候干旱发生的概率北部多于南部;2000年以来,发生干旱的几率增加。冷干年,虽具备降水的动力条件,但南支气流明显偏弱,水汽条
利用相关资料,对气候态下我国梅雨范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梅雨不仅出现在长江流域,其北部淮河流域和长江以南地区都存在梅雨现象。REOF分析得到位丁二我国长江、江南和江淮地区梅汛期降水的四个基本型态:长江型、南部型、江淮型和东部型。气候平均我国梅雨区由南向北最早入梅候为33候、最迟出梅候为42候。33候长江以南地区首先入梅,具体表现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突然跳至18°N以北,南亚高压脊线达22°N,
基于国内外可获得的多个气候模式的输出结果,通过降尺度手段开发我国的常规气候预测产品,建立了多模式解释应用集成系统(MODES)1.0版,实现了对自然季节气温和降水的业务化应用。本文对MODEs 1.0系统及其技术进行介绍,并初步评估了MODES 1.0系统对我国夏季降水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MODES 1.0对我国汛期降水有较高的预测技巧。
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是日益成熟的卫星平台,而且与美国的三轴稳定静止气象卫星(COES-I,M)能力相当,因此可以作为我国三轴稳定气象卫星的研制基础。研究结果显示,选用东三平台是“快、好、省”地研制风云四号气象卫星的技术途径。
文章分析了我国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在有效载荷、姿态控制指标、卫星质量、转发器、天线、测控、测距、电源等方面的使用要求,并结合笔者研制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的经验和认识,对三轴稳定静止气象卫星与通信卫星进行了比较。此外,文章还就风云四号的关键技术,即卫星总体关键技术、有效载荷关键技术、星-地一体化与地面应用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
为满足气象应用部门对气象卫星有效载荷的需求,提出了多通道成像辐射计的主要技术指标及使用要求,给出了新一代多通道成像辐射计的设计方案。研究结果指出,新一代成像辐射计功能指标是可行的。本文所提出的仪器总的方案构想,一方面根据第一代静止卫星辐射计的技术基础及飞行应用实践,另一方面参考国外(GOES-I-M及GOMS )已有的经验,目前只是提一个框架性的设想。新一代成像辐射计功能指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仪器
研制风云四号大气垂直探测仪对于发展我国中长期天气预报和数值天气预报有重大意义。中国气象局提出的初步使用要求是合理的、可行的。建议在“十五”计划期间进行风云四号大气垂直探测仪的预研工作,突破关键技术,为装载我国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奠定技术基础。
闪电作为全球性对流天气的自然现象,不仅对国民经济部门影响很大,而且对军事活动也有重要影响。雷电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包括直接雷击灾害,导致击死、伤人畜,击坏建筑物引发火灾。探测雷电发生地点和预报雷电发生成为航天遥感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文章在分析了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基础上,阐述了风云四号气象卫星闪电成像仪的技术指标及使用要求,提出了该系统的总体技术方案设想。
本文根据闪电事件光辐射特征及其背景辐射条件,分析星载闪电探测仪的成像和辐射特性,研究闪电探测仪各项设计参数的取值与总体技术指标的关系,提出了探测仪的设计思想与基本结构,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