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辐射的变化及其对小麦生长影响的数值模拟

来源 :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xi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物的生长与太阳辐射有着直接的关系,其变化影响着作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量。本文以处于我国黄淮农田生态系统的腹地郑州为例,分析了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的变化规律,利用线性趋势拟合发现,太阳总辐射(TR)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下降率为1.6482J/m2,特别是近几年下降明显,并存在7年和16年的周期;敞射辐射(DF)呈上升趋势,上升率为15.149J/m2,存在20年的周期;直接辐射(DR)呈下降趋势,下降率为15.843 J/m2,无明显周期现象,小麦生长季期间太阳辐射在1980年后呈下降趋势。文中利用农田生态系统碳氮生物化学模型(DNDC),对模型中有关参数进行修改后,模拟小麦生长季期间太阳辐射的变化对小麦的发育期、叶面积系数、产量等影响,结果发现大阳辐射与小麦叶面积系数(LAI)、籽粒产量(GRNWT)呈正棚关,与小麦发育天数(DP)相关不明显:太阳总辐射的变化,使小麦叶面积系数达最大值的时间滞后,冬前使小麦叶面积减小、冬季无明显影响,拔节至灌浆期使小麦叶而积系数下降:在小麦籽粒形成的前期,对籽粒形成无明显影响,在小麦灌浆期使籽粒增重变缓,灌浆末期籽粒增重加快。辐射的变化对小麦生育天数影响不大。
其他文献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对2012年12月21~23日山西省出现的一次强寒潮天气的成因和物理量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为今后更好地做出寒潮预报提供客观的预报依据。结果表明:此次寒潮过程属于"横槽转竖型".乌山脊崩溃、横槽的转竖、地面冷高压的加强南下是引发寒潮爆发的原因.而叠加在长波槽上的短波槽在贝加尔湖西部强烈发展,形成了异常强的冷高压、锋区、冷温度中心和冷温度平流
本文利用2011年9月9~-13日的高空及地面资料对这次连阴雨中的暴雨过程的影响系统及各种物理量特征等进行了详尽分析,期望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结果表明,西风槽、副高、700hPa切变线是这次连阴雨中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低空急流为此次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输送,其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暴雨维持时间基本和高层比湿峰值及低层谷值维持时间相对应,高层比湿峰值的出现预示强降水时段的开始.暴雨上空具有高
本文利用2002-2010年气象站点观测资料,并结合同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分析了中国北方地区2002-2010年的沙尘天气特征,以及沙尘天气与地面风速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2002年和2006年是新世纪初的沙尘天气爆发强年,中国北方的沙尘天气发生站次数明显偏多;沙尘天气从中国西部的内蒙和甘肃向东传输,影响到华北大部份地区;沙尘天气增加与强风增加有很好的相关性,在2002年
本文利用京、津、冀区域内建站至2000年70个气象观测站点系统的气织观测资料,以温度平和降水作为主要因子,重点分析了河北省平均温度、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河北省90年代的温度升高了0.8—1.2℃平均每10a升高0.4℃:年降水量减少了87mm,平均每10a减少21mm。使冬小麦各生育期均有所提前,冬小麦种植北界到90年代延伸到了北纬41。以北,和5
利用MICAPS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资料等,对2012年7月26日20:00~27日20:00黄土高原发生的一次β中尺度大暴雨过程做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过程两个强降水时段都对应邻近暴雨区的北方1km以内的边界层大于20m·s-1偏东风相对风暴气流的建立,而邻近暴雨区的北方1km以内的边界层大于15m·s-1偏东风相对风暴气流减弱消失、或范围大幅度缩小,则对应强降水的减弱或停止;能量比低
根据衡水气候与小麦产量资料,研究气候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对策。结果表明:近56a来,春季气温平均每10a升高0.25℃,线性升高倾向显著,春季降水不存在明显的变化倾向,2000年以来的气候环境不利于冬小麦生产:气候单产与气温、降水有很好的埘应关系,当气温在正常值附近变化时,小麦气候产量为正值,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小麦减产,高温更甚,近年气温持续偏离,气候单产持续偏低;降水异常偏多和异常偏少会使小麦减
人口的增长、耕地减少及全球变化引起的粮食产量变化不稳定,使区域粮食安全生产成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运用天水市1981~2005年天水市人口、耕地面积及粮食产量变化资料,借助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近30年该地农业人口人均粮食占用量及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特征。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天水市人口增长速度与粮食产量增加速度不相匹配,粮食产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水平的要求,需要周边地区
利用2006年4-7月实际观测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典型塬区冬小麦生长过程中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地表辐射通量特征,并对比分析了冬小麦下垫面与裸土下垫面下的辐射特征。发现在不同天气条件下辐射平衡特征有很大变化:地面向上长波辐射晴天、阴天、降水天时依次减小,到达峰值时间约滞后总辐射峰值到达时间1个小时左右。大气向下长波辐射与地表向上长波恰恰相反,晴天时量值最小,基本稳定征300W·m-2左右,阴天和降水天时
利用西峰黄土高原土壤水分含量和冬小麦千粒重资料,首先分析了0~200cm土层土壤水分的分布型征,再利用相关性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小同深度土壤水分含量与冬小麦千粒重的相关关系,并对通过相关性检验的深度计算土壤水分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垂直变化明显;时段不同,土壤水分对冬小麦影响的深度不同,3~5月,影响深度有逐渐下移的趋势,至5月份,100m以下土壤水分对冬小麦千粒重的影响最为关键;进入7月份以
分析柑桔类果树生长的气候条件及冻害情况表明,三明市的降水、日照和积温、年(1月)平均气温等气候因素基本上能满足柑桔类果树生长的需要,制约三明市柑桔类果树种植生长的主要气候因索是冬季的低温冻害,由此本文以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作为区划指标,建立柑桔类果树的气候区划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制作三维分布区划图,确定适宜种植密柚、甜橙、宽皮柑桔及金桔的气候区域,并提出若干防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