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6.14”暴雨的V-3θ图分析

来源 :第五届长三角科技论坛——长三角气象科技创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lhonger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述了溃变原理中V-3θ图结构分析方法,并结合实例对“6.14”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预测分析。V-3θ图是利用大气中温、压、湿、风的垂直分布判断大气滚流对天气演变的影响来预报天气转折性变化。结果表明在暴雨天气的预测中,演变原理V-3θ图结构分析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预测新方法。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全球优秀的数值天气模式和自行制作的较高分辨率的多模式、多初值区域数值模式构建了一个包括17个成员的集合预报系统,对2007年严重影响浙江包括杭州地区的16号“罗莎”台风做了集合预报试验。同时通过路径集合、面条图、邮票图、降水概率分布等多种集合产品显示,从海量数值预报中提取有效信息,对路径和降水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集合预报对台风路径和降水总体稳定,质量明显优于单一模式预报。同时还对台风路径和
本文收集了2007年中6月20日至7月31日淮河流域三个测站的地面资料。利用单站前6小时的气象要素作本站降水的有无预报,首先按拟合率最高原则筛选出压强,温度露点差及南北方向风速分量共3个因子,分析了因子临界值对降水有无的指示意义。然后用事件概率回归的方法对降水建立预报方程,结果表明,降水回报的拟合率分别为72.62%、70.83%和76.19%,且均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检验。
本文应用长江三角洲GPS综合应用网观测的可降水水汽资料PWV对2008年0808号台风“凤凰”在登陆大陆后对长三角地区产生的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WV的分布变化可反映一个区域的水汽演变情况,PWV的时序变化与降水过程有较好的对应,PWV的急升和突降对应着降水的发生和停止,因此PWV资料对于降水预报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利用卫星云图、形势场、物理量场资料,分析0807号台风海鸥登陆后穿过浙江发生弱降水(即干台风)的特征,并通过路径、强度相似的历史个例对比分析,探讨浙江北上类台风暴雨的诊断思路。分析表明,海鸥影响浙江期间,由于未建立水汽输送通道,华东大陆为干暖气团控制,高层无明显辐散流场,上升气流不强,层结较稳定,不利于对流系统的发展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大部分地区未能发生暴雨。
强台风“凤凰”造成的连续暴雨天气过程对我市造成局部灾害。本文从台风移动路径、移动速度、环流形势、云图结构及地形等分析此次强降水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凤凰”移动路径主要影响系统是副热带高压;台风登陆福建省福清市东瀚镇后,移动缓慢,强度减弱慢是登陆后持续强降水的主要原因之一。从物理量场的分析发现,水汽供应充沛,低层气流辐合性较强,垂直对流旺盛,为此次强降水提供了有利条件。并分析了云图结构、地面图上的变
本文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对贵州省2005年6月25-26日一次由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引起的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在MM5很好地模拟了此次MCS过程及伴随的云物理过程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云贵高原地形高度的模拟试验,研究了云贵高原西部阶梯型地形对贵州地区暴雨的影响,分析表明:云贵高原的第二阶梯地形仅对该地形下游地区对流云系的发展有影响,而对上游地区降水影响不大,而云贵高原对高原西侧迎风坡
采用台风流场非对称结构参数k的计算方法,分析罗莎移动路径各时段台风流场结构变化对罗莎移动路径的影响。通过罗莎与海棠结构特征变化的对比分析及环境场对台风结构影响的分析,阐明在弱引导场中,台风非对称结构变化、台湾地形和环境流场的共同作用使罗莎移动发生路径异常。另外,根据和罗莎形势及路径相似的12个历史相似个例的参数k的统计分析,说明罗莎参数k的某些变化特征具有一定的共性。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提供的径向速度和风廓线产品,详细分析了2008年1月25-29日南京暴雪天气过程回波不同阶段风场水平分布和垂直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存在持续的超低空东北急流,以及风向的垂直切变的风场结构是这次暴雪天气产生的主要环境特征,27日低层强的辐合,中层充沛的水汽条件,整层大的暖平流的环境结构,使得该日降雪强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当近入低层或切变层以上有西北风出现时,强降雪将会趋于减弱,只
受2008年第8号“凤凰”台风外围的影响,南京市7月28日开始风力不断加大,降水逐渐增多,气温明显下降,在“凤凰”残余水汽和西南气流的共同影响,8月1日起南京市浦口区、江宁区和主城区大部份地区出现了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暴雨使南京变成水城,交通堵塞严重,地势低处的楼房进水,浦口区一工棚倒塌造成2死2伤。南京市区的秦淮河水位全线上涨,超过警戒线,滁河水位30多个小时暴涨5m多,逼近历史最高水位,汛情
利用2004年-2008年的3次暴雪天气过程的雷达探测资料,结合新一代天气雷达理论和算法,对一些在天气分析和预报中经常用到的产品进行分析。发现在降水相态改变时回波强度发生明显的变化,暴雪天气过程中反射率因子场存在明显的带状较强回波区,但要与融化层强回波区别开来;径向速度及其导出产品能较好地反映出降雪区流场的辐合、辐散状况和冷暖平流的分布,VWP还可以反演云层的厚度及变化;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对云层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