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内容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广东省部分地区不同动物进行隐孢子虫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第二部分,在明确鸽源隐孢子虫种类和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药物防治效果研究。方法及结果如下: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基于18 SrDNA的序列扩增测序的方法对广东省部分地区流浪犬猫、野生猕猴、肉鸽、黄牛、水牛等五种宿主动物进行隐孢子虫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除野生猕猴粪样和流浪犬粪样为阴性(野生猕猴0/32;流浪犬0/157),其他均发现隐孢子虫阳性样。其中,鸽源粪样感染两种隐孢子虫,初步鉴定为贝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aile,i,C.baileyi)和火鸡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meleagridis,C.meleagridis),阳性感染率为0.478%(1/209);流浪猫源镜检感染阳性率为0.375%(1/267),初步鉴定为猫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felis,C.felis)。牛源隐孢子虫感染两种隐孢子虫,初步鉴定为安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andersoni,C.andersoni)和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parvum,C.parvum)。其中黄牛感染率为50%(4/8),水牛为13.95%(12/86)。用鸽源C.baileyi广东分离株感染3日龄岭南黄鸡,选取8种中药复方制剂和西药代谢酶抑制剂对感染雏鸡进行初步药物治疗试验,以各组雏鸡发育状况、增重、采食量、卵囊排出情况以及组织病理学变化为观察指标,考察这8种药物对鸽源C.baileyi的作用。结果显示,中药复方(川楝子、槟榔、常山、石榴皮、地榆)在采食量、增重量、卵囊排出量以及寄生器官损伤程度上都有表现出一定效果,提示该中药复方可能对雏鸡C.baileyi有潜在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