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tDNA cytb基因序列对我国5个家养雉鸡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463999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引言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又称野鸡、山鸡,学名为环颈雉,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鸡形目、雉科、雉属.雉鸡的体形略小于家鸡,羽色鲜艳,因其耐粗饲,适应性强等特点,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饲养,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和狩猎禽类之一,并且具有肉用、蛋用、观赏和药用等价值.目前我国家养雉鸡主要有10个品种(种群),养殖数量较多的有中国环颈雉(美国七彩雉鸡)、黑化雉鸡、左家雉鸡等.目前有关我国家养雉鸡群体遗传结构和种群特征差异分析还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索我国家养雉鸡种群种质资源发育关系,为我国优异家养雉鸡的品种选育奠定理论基础.2材料与方法以中国环颈雉、黑化雉鸡、左家雉鸡、蒙古雉鸡、绿雉鸡为试验动物,每个种群随机采集60只,翅静脉采血,EDTA抗凝.全血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进行基因组DNA提取.引物设计采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引物序列 PF:5-CTTCGCCCTACACTITCTC-3,PR:5-GTTCTACTGGTTGGCTrCC-3.PCR扩增体系(50 μL):PCR Mix 25μL,10μmol/L引物各1.5μL,模板2μL,灭菌水20μL.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 ℃变性30s,退火温度58℃,退火时间50s,72℃延伸50s,35循环,72 ℃延伸5 min.PCR扩增后,0.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由上海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双向测序.利用DNA Squence软件计算各种群的核苷酸多样性、单倍型多样性以及种群间核苷酸歧异度;Mega 6.0软件分析核苷酸总变异位点、碱基组成,利用KIMURA双参数法计算种群间遗传距离,以野鸭为外源,构建系统进化树.3结果分析得出,中国环颈雉、蒙古雉鸡、黑化雉鸡、左家雉鸡、绿雉鸡碱基组成同源性较高,A+T碱基含量大于G+C含量,发现4个变异位点,其中823位置A-G互换,890位置A-G互换,1006位置T-C互换,628T-C颠换.定义了4个单倍型,分别为A1、A2、A3、A4,单倍型所占频率分别为64.5%、30.5%、3.9%和1.5%.中国环颈雉、蒙古雉鸡和黑化雉鸡为2个单倍型,左家雉鸡和绿雉鸡为3个单倍型,单倍型A3为左家雉鸡所独有,单倍型A4为绿雉鸡独有.黑雉鸡与其余雉鸡种群的遗传距离较大.用邻接法NJ(Neighbor Joining)和最大似然法ML(Maximum Likei-hood)分别构建了5个家养雉鸡分子系统进化树,可以看出绿雉鸡单成一个系,中国环颈雉、蒙古雉鸡、黑化雉鸡,左家雉鸡可能存在基因交流.4讨论据资料记载,中国环颈雉是由我国华东亚种雉鸡和蒙古雉鸡杂交后培育的品种,因其生产性能高而被引进我国,黑化雉鸡推测可能是野生亚种雉鸡的毛色突变种.左家雉鸡是由河北亚种雉鸡和中国环颈雉级进杂交而成,为我国唯一自主培育的雉鸡新品种,在本研究中发现,中国环颈雉、蒙古雉鸡、黑化雉鸡和左家雉鸡有基因交流,与部分学者的研究和推测相一致.绿雉鸡也称为日本绿雉,日本特产,在我国90年代主要为观赏用,因其体型大,色彩艳丽,目前家养数量也在增加.在本研究中,绿雉鸡与其他雉鸡没有基因交流,独呈一体.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UPLC-MS/MS 法,研究了阿维菌素泼洒用药后在模拟水产养殖池塘生态系统中的行为,探明了阿维菌素在水体中的消解规律,在底泥、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和鱼蟹水产动物体内的蓄积与消除规律.结果显示,以6 μg/L 剂量单次泼洒用药后,水体中阿维菌素消解较快,其半衰期为63.8 h.阿维菌素在养殖水环境中消减的同时,逐渐由水体向底泥、伊乐藻和水产动物迁移.
本文研究了复方噁喹酸粉药饵投喂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内药动学和组织中消除规律,检测了噁喹酸对对虾源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建立了药动/药效(PK/PD)关系,制定了用药方案和休药期。复方噁喹酸粉拌饲投喂给药,噁喹酸给药剂量为30mg·kg-1,凡纳滨对虾血浆噁喹酸浓度-时间关系曲线均符合一级吸收的二室开放动力学模型。
为探究网箱养殖密度对虹鳟生长,体组分,血液皮质醇与水质的影响,虹鳟(114.44±6.21g,19.69±0.31cm)分别以40,60,80 尾/立方米(4.6,6.6,8.6 千克/立方米)在网箱养殖300 天.与密度1,密度2 组水质相比较,在300 天密度超过49.3 kg/m3 时,密度3 水质的铵氮,化学需氧量显著增高,溶氧显著降低.
鱼类生长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和代谢过程,受众多基因和激素的调控.为了获知密度对施氏鲟生长的影响及分子生理机制,对施氏鲟进行了为期70d 的密度(5.5,8.0 和 11.0 kg/m3)调控试验,采用RT-PCR 及RACE 技术获得了生长轴和脂质代谢相关基因cDNA 全长序列,并检测了不同密度组施氏鲟生化指标和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养殖密度对施氏鲟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1引言精液稀释技术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但目前人工输精种鸡场极少采用精液稀释技术,报道显示在一些受精率较高的种鸡场,该技术效益明显,但在一些受精率不高的种鸡场,则效果不明显。本文在品种、受精率水平等诸多因素不同的种鸡场开展精液稀释技术的应用研究,为探索该技术推广应用的影响因素、确立何种状况的种鸡场适合推广该技术奠定基础。
1引言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成为市场日益激烈竞争的焦点,成为全球经济环境下各个国家、行业、组织追求的首要目标。由于动物疫病及禽产品生产特点,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有曝光。禽产品的质量安全不仅关系到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成为必然趋势。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包括追溯系统模型和关键技术,是实现质量问题产品召回、追责和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和消费者健康
乳鸽是肉鸽市场消费的主要商品形式,随着乳鸽消费需求旺盛和市场细分化,与原来的35日龄上市相比,增加了14~28日龄乳鸽上市的需求.然而,不同日龄乳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营养成分含量变化规律尚不清楚.本试验通过屠宰试验研究了不同日龄乳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其营养成分变化规律,为乳鸽的生产管理和乳鸽适宜上市日龄的确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乳鸽半净膛重和半净膛率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P<0.05),但在第28日
1引言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引起的严重危害我国养禽业的一种肿瘤性疾病,在我国蛋鸡、肉鸡及地方品种鸡中均有发生和流行。目前,控制禽白血病最有效的措施是对种鸡核心群进行外源性ALV的检测与净化。生产中应用最多、较为简便的检测方法是依靠检测ALV群特异性抗原p27蛋白的ELISA试剂盒。因此,ELISA试剂盒的特异性、敏感性及稳定性直接影响禽白血病检
1引言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给人和动物们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而益生菌发酵中药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抗生素替代品,对益生菌发酵中药研究将会对禽类养殖和饲料添加剂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本试验中以海兰褐鸡作为实验动物,以益生菌发酵中药作为实验饲料添加剂,验证在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发酵中药可以在产蛋前期提高海兰褐品种鸡的生产性能,进而为饲料添加剂行业和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使添加剂更加符和现代化要求,与现代化接轨,促进畜牧业
1 Introduction Eggs with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ick white is desirable for consumers.The ability of hens to secrete a greater amount of thick albumen in the eggs was demonstrate to be an inherited 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