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地居民对缓冲区旅游发展的感知与态度研究--以“三孔”世界文化遗产地为例

来源 :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C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遗产”旅游化已成为一种趋势。随着遗产地旅游的盛行,遗产地居民对于遗产本体保护的认知以及利用“遗产”发展旅游的态度逐渐明确。然而在旅游背景下,人们往往忽略了与遗产关系紧密的遗产地“缓冲区”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性。遗产地缓冲区作为世界遗产的保护层,是遗产保护与发展至关重要的区域。遗产地居民作为当地旅游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其旅游感知与态度是遗产地重要的规划和政策考虑。本文以“三孔”世界文化遗产地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运用图表法与因子分析法,研究遗产地居民对缓冲区旅游发展在文化、社会、环境、经济方面的感知与态度。并据此提出促进“三孔”世界遗产地缓冲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其他文献
  在新常态与新型城镇化的“双新”背景下,诸多国家政策文件的出台均将对社会公正的关注提升到了新高度。重新审视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阐述其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的重要
会议
  目前全球范围内正在经历从滨江、滨河开发到滨海开发的战略空间转移,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的滨海地区开发也成为新一轮城镇化发展的热点。针对我国当前滨海空间在保护与建设、
会议
  本研究梳理了“多规”研究的进展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多规”不协调的根源在于因编制体系的各自独立带来规划内容不衔接,因出发点的不同带来用地边界、规模不衔接,因主
  对于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的探索层出不穷,且存在着诸多相似点,亟须进行聚类分析。笔者从“控与疏”的角度,尝试将它们归为非建设用地控制与建设用地拓展两种导向,基础限定评
  时下推行的“多规合一”亟待甄辨一些易混淆术语,廓清地域空间边界,厘清相关概念内涵,做好前期基础性工作,避免错位、交叉或重叠的现象发生。鉴于此,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法,从地域
  当前国内对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过程的评估,评估方法大多探究实施效果符合性,未触及规划实施的过程与机制;评估内容过于全面不突出重点,在实施中难以操作且存在着局限性。促进城
会议
  2015年,沈阳作为国家首批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的试点城市,率先完成了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工作,并纳入到总体规划的上报成果。作为新时期的国家中心城市,沈阳如何因势利导,在建设用
会议
以杭州市为例,根据多源数据基于RS、GIS运用用地转移矩阵、景观组分保留率、扩张强度统计、重心转移模型,分析2000—2015年间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结果表明:(1)总体呈现"四山一
随着我国城市逐渐由增量向存量过渡,城市建设正在从以"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为主的新阶段,公共艺术是塑造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吸引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上海作为我国最早进入
  栟茶古镇是目前南通市保留较好的历史建筑集中区域,东西大街保存了大量历史建筑,而且栟茶古镇具有完整的古护城河和历史道路系统。本文通过追溯栟茶古镇的文化渊源,深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