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液体胁迫的生态毒理效应及其分子应答机制研究

来源 :NCEC2019第十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kingh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ILs)因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被认为是取代传统机溶剂的“绿色溶剂”,其大量使用以及良好的水溶性,使其对水环境和土壤环境造成潜在危害。本文研究了三种不同碳链长度的咪唑盐ILs([Cnmim]Cl,n=8,10,12)对拟南芥的毒理效应及其分子应答机制(图1)。
其他文献
本研究旨在通过后混凝与膜蒸馏联用工艺实现中水的回收再利用,采用PAC和PTC两种混凝剂对光大水务(济南)有限公司二级生物处理后的中水进行混凝对比实验,将原水和混凝后的出水通过0.2μm孔径的PTFE膜进行直接接触式膜蒸馏模拟实验,探讨了混凝和膜蒸馏参数对工艺效能的影响.
本研究中,新型菌藻共生颗粒污泥技术被利用于处理模拟富营养化水(N 7.5 mg/L,P 0.5 mg/L).本研究中菌藻颗粒根据接种的污泥的不同分为两种类型:新生成的菌藻颗粒(N-ABGS)及强化的菌藻颗粒(E-ABGS).两种颗粒分别产生自普通好氧颗粒污泥及普通菌藻共生颗粒污泥.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5天的培养及运行,总磷(TP)及总无机氮(TIN)在强化的菌藻颗粒中的去除率都达到> 98%,显示
水体富营养化来的蓝藻水华问题及其控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其中利用秸秆控藻的方法除了生成化感有机物,还怀疑有活性氧的生成而对藻类产生了光毒性抑制作用,然而该作用机制并没有被充分认识,限制了该技术在富营养化水体修复中的应用。本研究选取我国常见的稻秆、大麦秆和小麦秆为材料,从秸秆分解过程和分解产物、秸秆分解产物光致活性氧生成、活性氧中过氧化氢对铜绿微囊藻抑制等方面开展秸秆分解产物特性及光化学抑藻效
In this study,Combined Anaerobic-Anoxic-Aerobic reactors(CAnA)were used to treat the Idebenoneproduction pharmaceutical wastewater.After 70 days domesticated,the CAnA process could effectively degrade
The pond-ditch circulation system(PDCS)is a promising solution for the restoration of rural wastewater.However,the underlying nitrogen removal mechanisms and roles of functional genes in nitrogen tran
Inability to remove biologically toxic and persistent contaminants is a critical issue in traditional 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In this study,an inverse opal-like marcoporous RuO2(IOMP-RuO2)electrode
有机磷阻燃剂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TDCIPP)频繁在自然水体中被检测到,其报道的最高浓度为377ng/L.但是关于环境相关浓度的TDCIPP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仍然是未知的.
会议
Omics approaches can monitor responses and alterations of biological pathways at genome-scale,which are useful to predict potential adverse effects by environmental toxicants.
为减少并最终禁用PFOS、PFOA等长链PFASs,国内外工业界已展开相关替代品研究并取得了实质进展。目前,PFASs的主要替代策略包括(1)“短链PFASs”替代“长链”,如使用PFBA、PFHxA、PFBS等;(2)“多氟”替代“全氟”,如使用全氟聚醚(PFPEs),以插入氧杂原子的方式减少长链全氟碳链的“有效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