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通过竞争性地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而发挥作用的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是继ACEI之后的新一类抗高血压药物。心脏后果预防评估(HOPE)研究证实,ACE工(雷米普利)能降低未出现左室功能不全的心血管高危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心力衰竭(HF)的发生率,为心血管高危患者提供心血管保护作用。由于该研究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不能耐受A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通过竞争性地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而发挥作用的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是继ACEI之后的新一类抗高血压药物。心脏后果预防评估(HOPE)研究证实,ACE工(雷米普利)能降低未出现左室功能不全的心血管高危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心力衰竭(HF)的发生率,为心血管高危患者提供心血管保护作用。由于该研究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不能耐受ACEI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咳嗽、低血压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因此人们设计用ARB替代ACEI或与ACE工联用的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期待研究结果能证实ARB与ACEI同样有效,且耐受性更好,从而给患者和临床医生带来更多的选择。
从作用机制来看,ACEI和ARB两者都能阻断AngⅡ的作用,但是ACEI减少缓激肤降解,促进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释放,故扩血管作用强于ARB; ARB在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方面似乎并不优于ACEI,ACEI+ARB双阻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获益相对于可能的不良反应并无优势;ARB在减少脑卒中再发方面与安慰剂相比也无明显优势;对于HFNEF患者ARB并不比常规HF治疗方案更有效;ARB不能预防或减少房颤的发生或复发;ARB对肾脏的保护作用与安慰剂类似。所以,目前ACEI仍然是首选,只有不能耐受ACEI时,方以ARB替代ACEI,尚不推荐ACEI+ARB联合用于高危心血管病患者。
其他文献
目的:日蟾蜍它灵(CS-6),为中药蟾酥中主要的蟾蜍甾烯内酯类成分.由于其较为理想的代谢稳定性和较少的副作用,在癌症的治疗方面表现出极强的潜力.然而,目前对CS-6的抗肿瘤活性的作用机制仍然知之甚少。方法:通过细胞迁移实验,细胞集落形成实验和细胞凋亡检测,研究日蟾毒它灵(CS-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生物学活性.运用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DNA-蛋白质相互结合Pulldown分析以及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大部分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和最重要死因.中国成人慢性心衰的发病率约为0.9%,其中男性0.7%,女性1.0%,目前在35~74岁成年人中约有400万患者,且发病率逐年上升,而各年龄段心衰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心血管疾病.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m,UCG)由于其简便、无创、易重复,可实时观察心脏功能及结构,成为早期识别心衰、辨别病因的重要检查工具,
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室速),简称室速,是指发生在希氏束分叉以下的束支、心肌传导纤维、心室肌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是频率超过100次/min,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自发性室性电除极活动.发作持续时间小于30秒的室速,称为非持续性室速;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30秒,或虽未达30秒但已有意识丧失的,称为持续性室速.室速每次发作的QRS波形相同且稳定的称为单形性室速;有两种
难治性高血压是一种很常见的临床疾病,明确的诊断和有效的药物治疗至关重要。不良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年龄的增加、合并症和并发症、器官损伤等重要的因素会导致血压难以控制。血压测量作为主要的诊断手段至关重要,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还应该筛查可能存在的继发性原因,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慢性肾病等,并在诊断中辨别出真性或假性的难治性高血压。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可改善血压,而合理、最佳、可耐受剂量的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避免靶器官的损害及并发症的产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β受体阻滞剂是20世纪医学发展中的重要发现之一,尤其在高血压治疗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作为高血压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β受体阻滞剂在控制血压的同时,还能够长期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减少脑卒中、心力衰
以P波、P波和QRS波相关性、PR间期以及QRS波形态等,浅谈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正常人的心脏电活动起自窦房结,按一定频率规律地发出冲动,经心脏特殊传导系统传导至心房及心室,使之顺序激动.如果心脏起源和/或传导激动产生异常,称之为心律失常.诊断一份心电图,在了解临床资料情况下,一般可按下列步骤对其进行分析并作出诊断.这些步骤包括定准电压、心率分析、心律分析、P波分析、PR间及PR短分析、QR
心律失常治疗的目的包括维持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流动力学、减轻或消除、预防心脏性猝死.现代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经导管消融治疗、起搏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心律失常的治疗应包括病因的治疗与抗心律失常治疗.药物一直是防治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亦是临床上不可缺少的、最为方便的治疗手段.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应先考虑的三个方面:(1)是否需要用药,即药物临床应用的适应症;(2)选用何种药物其危险/效益比最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简称室上速,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起源于希氏束分支以上部位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它的特点是阵发性突然发作和突然停止,发作时心率一般160~220次/分,每次发作可持续数秒、数分、数小时、甚至数天,自动或经治疗后终止,部分可反复发作,发作间歇期如常人,发作间隙长短不一.心脏电生理检查提示室上速多系折返引起,由适时的房性早搏激动.少数因自律性增高所致.折返可发生在窦房结、房内、
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是未来治疗高血压疾病的必然趋势,是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一种强有力的辅助治疗。目前主要的非药物治疗包括:高血压肾动脉去交感神经导管消融术,压力感受性反射激活疗法,控制并改善生活方式,限制盐的摄入等。虽然这些方法各有优劣,但肯定会不断地完善提高,结合使用,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未来的高血压治疗中占有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
心房颤动在普通人群中,目前估计的心房颤动(房颤,AF)发生率大约1.5%-2%,且随着平均寿命的稳定延长,AF的发生率将持续升高.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因AF而住院的患者占所有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的绝大部分.同时,AF患者脑卒中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呈数倍增加,且与显著增加的死亡率相关.AF已经成为目前社会的重要心血管挑战,因此,积极有效地治疗AF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当患者考虑AF要进行治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