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记录了长颈鹿自2015年4月至11月对吊笼丰容取食行为观察的过程.长颈鹿对吊笼表现出兴奋,有一定的刺激,激发了好奇心.
【出 处】
:
2016年度北京动物园科技大会暨圈养野生动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作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记录了长颈鹿自2015年4月至11月对吊笼丰容取食行为观察的过程.长颈鹿对吊笼表现出兴奋,有一定的刺激,激发了好奇心.
其他文献
于2015年3月~5月对北京动物园内的笼养混养火烈鸟(phoenico pterus ruber)种群进行了环境丰容,投食丰容和无任何丰容的实验,采用焦点取样法,"0-1"及瞬时记录法,观察火烈鸟丰容前后及丰容期间的行为,讨论不同丰容措施对其行为影响.结果表明,丰容增加了火烈鸟的警戒行为、觅食行为及休息行为,同时减少了反复无目的啄羽、踱步等刻板行为,增加、提高动物行为多样性,提高了动物福利和展出效
2015年3月到5月,对北京动物园非洲动物展区的四只南非长角羚进行行为观察.采用焦点取样法和瞬时记录进行行为观察记录.通过动物行为数据分析,发现圈养的南非长角羚行为比较单一,活动区域过于集中,对运动场的利用率不高.因此通过环境丰容来改变动物的行为,增加取食时间,激发动物自然行为发生,减少刻板行为出现,提高动物福利.发现动物在丰容前后的行为有显著差异,说明丰容可以有效地改善动物行为.
本文详细记录了长颈鹿(J15-1)串笼运输的训练方法和过程,分析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科学的行为训练,减少长颈鹿串笼运输过程中的应激反应,提高圈养长颈鹿的饲养管理水平,为提高动物福利水平做出努力.
2009年10月到2014年4月,在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北京动物园,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随意取样法,观察记录了野外和圈养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brelichi)行为发生的过程及环境特征.按照以"姿势-动作-环境"(Posture-act-environment,PAE)为轴心,以行为的生态功能为依据的PAE编码系统,对黔金丝猴的行为进行分类和系统编码并构建PAE行为谱.分辨
动物的行为训练可以定义为一种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由人类来授意和指令的,使动物在展示自然行为的基础上,改变其原有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叫动物行为训练.以猎豹为训练和观察对象,并对其进行记录和描述,目标是和人建立互信关系;识别目标棒,多点定位,站立;按指令进出串笼;强化动作。
2014年8月和11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记录北京动物园四头雌性亚洲象(Elephas maximus)在室外和室内的行为,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采集的粪便中的皮质醇含量.结果显示亚洲象在室内的刻板行为多于室外,其中三头差异显著.四头亚洲象的在室内的皮质醇水平均显著高于室外.在室内环境丰容(蹭痒树干、丰容取食器、水果香精、同类粪便)后,于2015年3月再次进行行为观察与皮质醇检测.结果显示亚洲象在食物
大熊猫在食竹过程中存在利手现象,而对大熊猫起身行进过程中的利手现象未见报道.以北京动物园大熊猫为研究对象,通过焦点动物取样法,对大熊猫起身行进过程中最先支撑手和先迈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利手趋势相近,性别因素和年龄因素在起身行进过程中,与最先支撑手的利手情况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与先迈手不相关.大熊猫最先支撑手和先迈手的利手强度均为右侧高;幼年个体最先支撑手的利手强度均高于成年个体;而亲本对后代利
于2015年12月17日至2016年2月1日在北京动物园豹房,通过电子监控系统,采用焦点取样法和瞬时扫描记录法对繁殖期的两只金钱豹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两只金钱豹的发情行为和表现不明显,相互选择不成功,配对失败.
化学通讯对哺乳动物的生存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大熊猫中个体间的化学通讯是这一物种行为生态最基础和最重要的一面.本文通过对圈养大熊猫幼仔对其他大熊猫个体粪便气味反应,结果显示1岁4月龄幼年个体对雄性成年个体和雌性老年个体粪便均有嗅闻行为表现,幼年个体对亚成体个体粪便有嗅闻行为,幼年个体对同龄个体除嗅闻行为外还有气味涂抹等行为表现.研究结果表明雌性幼年大熊猫对同种个体粪便中化学信息的行为反应呈现不明显年
黄腹彩龟又名黄耳巴西龟,原产自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一带,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引入我国,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现人工饲养数量较为普遍,但却鲜有关于其人工饲养行为的报道.为进一步了解黄腹彩龟的行为,2014年4月-11月对2只黄腹彩龟的幼体进行了行为观察.人工饲养情况下,它们偏爱一些动物性饲料,且无固定进食时间,温度是影响其进食活动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