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 Bite Guide 在恒牙列下颌后缩型Ⅱ 类错(牙)矫治中的临床应用,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选取非高角型恒牙列Ⅱ 类患者15 例,其中男性7 例,女性8 例。
【出 处】
:
2016中国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 Bite Guide 在恒牙列下颌后缩型Ⅱ 类错(牙)矫治中的临床应用,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选取非高角型恒牙列Ⅱ 类患者15 例,其中男性7 例,女性8 例。
其他文献
目的 采用锥形束CT 三维成像的方法,探讨骨性Ⅲ 类伴偏斜患者颌骨的三维特征,为临床诊断,治疗设计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从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2013 年7 月至2015 年7 月期间就诊患者中,选择骨性Ⅲ 类伴下颌偏斜患者60 人(男34 人,女26 人),年龄17 岁到30 岁,(平均年龄24 岁)。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Dolphin Imaging 软件测量个别正常(牙)牙整体近远中向倾斜度和唇(颊)舌向转矩,得出其正常值范围,为正畸矫治前提供诊断、设计和托槽选择依据,为矫治后牙根位置的效果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目的:建立可重复减阻牵张动物实验模型,探讨减阻牵张快速牙移动牙周组织改建的机制。方法:12 只Beagle 犬随机分为四组,分别加力5 天、10 天、15 天、15 天并保持90天时间。
目的 本研究探讨人脂肪干细胞(ASCs)来源的外来体(exosomes)对皮肤创伤愈合的主要效应细胞-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性能的影响,为促进口腔软组织创伤愈合以及提高修复质量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目的 利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法,探讨不对称摇椅弓作用于牙列的生物力学机理,同时将不对称摇椅弓运用于临床,矫治(牙)平面偏斜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价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nilateral complete cleft lip and palate,UCLP)患者经过上颌慢速扩弓(slow palatal expansion,SPE)前后,产生的骨性及牙性的变化,为SPE在UCLP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目的 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及三维打印技术应用于埋伏牙个体化牵引装置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选择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上颌埋伏牙患者,其CBCT 图像经三维重建,得到埋伏牙数字化模型,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设计个体化牵引装置三维模型,设计完成后进行三维打印加工蜡模型,铸造得到个体化牵引装置,进而应用于临床。
目的:展示Ⅱ类面型的几种不同类型及不同的矫治方法。方法:以临床病例为媒介,分析了几种Ⅱ类面型患者的矫治方案,演示了矫治过程,分享了矫治中的种种体会,并展示了最终的矫治结果,为正畸医生矫治Ⅱ类面型患者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目的 探讨严重骨性Ⅲ类错合患者正畸与正颌联合治疗下前牙位置对术后软组织的影响.方法(1)组:术前正畸后下前牙位置基本正常组15 例,(2)术前正畸后下前牙仍舌倾组12 例,所有病例治疗前ANB 角都小于-5°,术前正畸后两组L1-NB(mm),L1-NB(°),L1-MP测量值有统计学差异(P <0.01).两组病例均采用上颌Lefort Ⅰ型手术,下颌SSRO 手术.
目的 利用改良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替牙期磨牙近中前移的Ⅲ 类反合。方法 选取 2012 年1 月至2016 年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替牙期Ⅲ 类反合患者20例,存在后牙弓段拥挤,磨牙近中前移。通过此矫治器牵引上颌骨,推磨牙向远中,解决后牙弓段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