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持续质量改进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ia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静脉血栓栓塞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和卒中后死亡的重要原因。肺栓塞是急性卒中第三大死亡原因,80~90%的肺栓塞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我院根据国内外指南及卫计委单病种管理要求,2009年1月制定卒中绩效测量标准,即住院第二日末不能下床活动卒中患者应启动DVT预防,但此时我院卒中患者DVT预防无规范及流程,预防率低于10%。材料与方法科室成立质量改进小组,成员涉及神经内科、急诊及监护室等医护人员;利用鱼骨图从人员、流程及设施等方面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DVT预防率低的原因,如没有DVT预防流程、气泵不足、各科职责不清、医护人员认识不足等。质量改进小组经多次会议讨论并制定了如下改进措施:组织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学习DVT循证依据及指南;2009年8月科室根据国内外文献、指南及国际标准化医院规定修订"脑卒中患者急性期DVT预防方案";2009年9月将DVT预防加入脑卒中临床路径;每月由专科护士收集、反馈DVT预防绩效结果;2010年5月发现各组对DVT预防认识不统一,制定DVT预防知情同意;2011年5月要求从急诊起关注DVT预防,且急诊会诊须记录有无DVT预防指征及原因,并注意交接班;监护室设置包括DVT预防的医嘱模板;每月对神内轮转医生、实习医生培训DVT预防等知识;2011年10月起临工科备有气泵供全院调剂,减少气泵不足的问题;同时监护室开展卒中患者DVT预防的质量改进项目,提高卒中患者在监护室得到规范DVT预防措施等。结果经过不断质量改进,缺血性卒中患者DVT预防率从2010年的40%左右有了大幅提高。2012年-2014年,本院缺血性卒中DVT预防率在90%以上。结论通过实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VT预防持续质量改进项目,提高了我院缺血性卒中患者DVT预防率。
其他文献
苹果叶枯丝核病病原菌Rhizctoniasolanikuhn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3~30℃,最适为25℃;25℃条件下培养96h后形成菌核,低于5℃和高于38℃停止生长。-20℃存放1a仍能100%存活,-40℃,72h存活
企业级SSD (固态硬盘)的垃圾回收机制可能引发性能抖动,从而导致业务系统延迟甚至出错;目前,衡量固态硬盘的性能稳定性主要依赖于定性评价,尚未形成合理的定量评价指标;针对
含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的计算是储层优选和资源量评估的关键参数,针对目前数据解释模型计算精度低以及模型输入参数少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阻抗特性参数和集成神经网络的软测量模型建立方法;在对电阻抗谱数据进行预处理、特征参数提取以及选择的基础上形成了样本集,针对4对传感器分别设计了BP神经网络,采用平均法作为集成策略将4个BP网络作为子网络进行集成得到集成网络模型;模型测试结果表明:通过集成网络模型计算得
目的:设计一种可用于实验动物猕猴的生理参数采集装置,可采集心电、呼吸、体位/体动信号。方法:采用体表电位提取技术采集动物的心电信号,采用呼吸感应体积描记技术来提取胸腹
根据土栖白蚁趋湿性和年活动规律,研究诱杀筒内的相对湿度和引诱时期对诱杀土栖白蚁死亡率的影响。将诱杀筒的相对湿度组成3个等级因素Ai,引诱时期组成9个等级因素Bj。选择庭
为准确估计棕背(鼠平)Myodes rufocanus数量,为鼠害防治提供依据,采用样方铗日法前3昼夜的平均铗日捕获率(X)估计棕背(鼠平)数量(Y),得出估计方程Y=1.892 6+5.428 9X。
相比于PI控制而言,基于模型的控制具有动态响应速度快的优点,因此被广泛运用于电力电子领域;然而,系统模型参数的不确定会影响系统的鲁棒性;对DC-DC升压变换器的模型而言,输
针对传统的绝缘性能测试仪存在功能单一和无法兼容频域介电响应等新方法的问题,通过选用常见设备,设计了一套基于Matlab绝缘材料电气性能测试系统;该系统利用前置滤波器消除
松材线虫病(Pine wilt disease)是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起的一种世界性森林病害。本文对松树感染松材线虫病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生理生化响应、松树抗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