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华东六省一市第二十三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qiushi9527118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颈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并分析一些再狭窄可能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s)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择了50例在我院行CAS的患者,收集并分析与支架内狭窄可能相关的临床,影像和手术操作等资料,平均随访2.8年.结果:50例患者中男性占72% (36/50);平均年龄(63.1±8.3)岁,52处狭窄病变放置60枚支架,术后发生ISRS 7例(13.46%),其中植入两枚支架者ISRS 50%(4/8),植入一枚支架者ISRS 6.82%(3/44)(P<o.05);术后有残余狭窄ISRS 45.45%(5/11),无残余狭窄ISRS 4.88%(2/41),(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支架内再狭窄与植入支架数量及术后残留狭窄相关(P<0.05).
其他文献
会议
目的:探讨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 12例患者。根据头颅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分为有CMBs组(56例)和无CMB组(56例)。收集两组患者病史、一般临床资料、血生化结果及头颅MRI,对两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会议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IS)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IS患者200例,其中复发68例,初发132例,按TOAST分型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组(92例)、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AO)组(73例)和心源性栓塞(CE)组(35例).选取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病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Lp-PLA2水平进行比较.结果:IS患者血浆Lp-PL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大鼠脑栓塞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脑内炎症体NLRP3及血脑屏障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ham组)、脑栓塞组(M组)、脑栓塞+依达拉奉治疗组(M+E组),建立大鼠血栓栓塞模型,依达拉奉治疗组于造模时、造模后4小时给予静脉注射依达拉奉(3mg/kg)。造模24小时使用mNSS评估大鼠神经功能,TIC染色测量梗死体积,Western-blot检测炎症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脑梗塞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6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3例,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4.8%和66.7%,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9%75.8%,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背景与目的:已有研究显示良好的血压控制可以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复发频率,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以老年人群为主,服药依从性差,本文旨在比较分析增加患者对降压药物的依从性是否可以改善降压效果。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