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远瞩 远近结合 解决黄河下游治理问题

来源 :2004年黄河下游治理方略高层专家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下游的治理问题是一个非常困难和复杂的问题。而且情况不断变化,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存在不同见解甚至相反的看法是很正常的。有些问题恐怕不是短时期内能澄清的,所以不能指望很快就能确定一个简单的、立竿见影的、各方面都赞同的解决办法。本文介绍了关于来水来沙的变化趋势,分析了小浪底水库的调控原则,探讨了生产堤和下游治理方略,提出结合南水北调增加下游来水量的方法。
其他文献
有小浪底水库后,三门峡水库供水、灌溉可完全由小浪底承担,防凌需一定库容(35亿m3-20亿m3=15亿m3),但使用机会极小。所以,除发电需要外,三门峡没有理由蓄水太高。三门峡应该放弃发电,切实降低潼关高程、增加三门峡的有效防洪库容,为黄河下游特大洪水提供安全阀门。本文介绍了三门峡水库的重新定位,阐述了关于小浪底水库的运用,提出采用综合措施努力控制和降低下游河槽的措施。
黄河下游的来水来沙条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据实测资料统计(见表1),1919年7月~1985年6月,进入黄河下游的年平均水量、沙量和含沙量分别为464亿m3、15.6亿t、33.6kg/m3,其中1950年7月~1960年6月进入下游的年平均水量、沙量和含沙量分别为480亿m3、17.95亿t、37.4kg/m3;1964年11月~1973年10月进入下游的年平均水量、沙量和含沙量分
对黄河的研究应该是有三个层次的方略性的研究。第一个层次,从全流域的角度,对黄河进行基本分析和研究,把黄河放在流域里面研究它的发展过程。第二个层次,就黄河来论述黄河本身的演变,如水沙的演变趋势,河道的演变形势。第三个层次,对黄河局部的问题和个别的河段进行研究,包括一些工程,像大家比较关心的小浪底工程、三门峡工程,这属于局部的问题研究。本文介绍了黄河对流域的影响和对流域社会的影响,提出从全流域的角度研
黄河下游治理方略是一个大课题,真正长治久安的方略涉及上、中、下游,尤其需要重视中游水土保持,减少来沙量;又同临近流域相关,尤其需要外流域调水济黄,将淮河、汉江流域灾害水变成黄河的冲沙、灌溉及生态环境用水。此外,治黄的措施必须是综合性的,用几段话很难说清楚,用几个字简单地概括也难以确切表述。本文介绍了对黄河下游治理方略的几点意见。
黄河治理要重视控制措施,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就是“控”字。本文介绍了黄河下游治理的六字方略和五个协调关系的内容。
据近10多年(1986年以后)资料,水沙减少比较多,我感觉这个趋势以后可能还会维持,甚至会更不好。为什么?从降水来说只减少了不到1/10,但是径流量却减少很多,主要是用水量增加,径流系数也减少。最近10多年花园口径流量不到300亿m3,较以往减少41%,沙量减少53%,含沙量也减少了一些,但是水流输沙能力却减少了更多。一般的输沙能力与流量的平方成比例,如果流量减少50%,输沙能力就应该减少75%,
黄河下游河床演变规律极为复杂,河滩异常宽阔,主河槽持续萎缩,泥沙淤积日益严重,河床逐渐抬高,河势游荡变化,行洪排沙能力逐步降低,“二级悬河”已成规模。探讨黄河下游治理方略,力求找出解决这一极为复杂问题的治理对策是很有意义的。本文介绍了正确分析和认识黄河洪水情势的重要性,阐述了下游泥沙与河口溯源冲刷的关系,分析了分层次确定次第实现的治理目标,提出不限于局部立论的黄河下游治理,要求循序推进的治理措施。
黄委提供的黄河下游治理方略背景材料很好,反映了历朝历代专家、学者的治黄理论、主张和实施情况。鉴于黄河复杂的水沙条件,上中游开发建库,下游河型边界的复杂变化,以及相应时代的经济社会环境,取得了不少阶段性的成功经验,但是也有一些未能实现的理想。总体来说,治黄取得了巨大成就,为黄河流域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黄河至今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其中防洪减淤仍然是治黄的核心问题。本文介绍了黄河下游的现状,阐述了黄
黄河下游治理复杂而且重要,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措施。对于防洪工程,本文主要探讨了淤背和淤滩两大措施。
黄河下游的河道整治同水沙有密切的关系。由于问题十分复杂,对黄河下游河道整治的方略已经争论几千年了。现在大规模的人类活动影响使黄河的水沙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情况更为复杂了。本文就水沙关系变化和下游河道整治的问题浅谈作者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