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点及扶正化瘀肝糖综合治疗方案临床疗效的研究

来源 :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rgyj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不同于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扶正化瘀肝糖综合治疗方案治疗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疗效。 方法:在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点研究中,分别对肝硬化合并糖尿病(肝糖组)106例和2型糖尿病(糖尿病组)112例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IRT)、C肽释放试验(CRT),同时检测胰高血糖素(Glu),并分别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MBCI)等,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在扶正化瘀肝糖综合治疗方案临床疗效研究中,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乙肝后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74例),分别采用扶正化瘀肝糖综合治疗方案和中医常规综合治 疗方案治疗3个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记录治疗前后证候评分情 况,通过统计分析,分别评定其中中医证候疗效和糖代谢异常疗效。 结果:肝糖组在OGTT各时间点(0min,30min,60min,120min,180min)上的血糖,均显著低于糖尿病组(5.88±2.00,11.41±2.93,14.97±3.65,12.66±4.71,8.64±5.22 vs 7.76±2.64,14.77±3.57,18.05±4.36,18.56±5.78,14.89±5.45;P<0.001)。两组空腹时胰岛素无明显差异,而餐后各时间点上(30min,60min,120min,180min),肝糖组胰岛素均显著高于糖尿病组(56.07±45.03 ,78.08±47.50 ,88.95±49.96 ,62.33±49.18 vs 33.20±29.95 ,44.25±38.64 ,52.20±48.37 ,40.22±37.36,P<0.001)。2组在空腹及餐后30min时的C肽值无明显差异,而餐后60min、120min、180min各时间点上,肝糖组C肽值明显高于糖尿病组(6.33±3.22vs5.02±3.33,P<0.01; 7.79±3.71vs6.21±3.69,P<0.01;6.35±3.82vs5.27±3.26,P<0.05)。肝糖组的Glu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组(340.31±175.44vs277.54±202.62,P<0.05),且在Glu 异常升高的人数上,2组之间也有显著差异(70.5%vs36.8%,P<0.001)。有83%的肝糖组患者空腹血糖是正常的,他们的糖代谢异常情况主要表现在餐后血糖升高;肝糖组和糖尿病组在空腹血糖升高上存在显 著差异(17.0%vs53.8%,P<0.001)。肝糖组和糖尿病组患者在发生血糖低于正常现象上,2组之间有明显差异(17.0%vs3.8%,P<0.01)。肝糖组的HOMA-IR 指数较糖尿病组低,2组 间有显著差异(4.02±3.21vs5.34±3.88,P<0.01)。在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的HOMA-β和MBCI 这2个指数上,2组间差异不明显(35.63±30.36 vs37.41±40.98,P>0.05;6.31±5.93 vs6.35±5.93,P>0.05)。在临床疗效研究中,治疗后两组2hPG 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治 疗前后FPG 差值及HOMA-IR 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 证候好转率(85.3%)和糖代谢异常的总有效率(80.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64.9%,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 结论:肝硬化合并糖尿病在餐后高血糖、糖 耐量曲线、胰岛素释放曲线、C肽释放曲线、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抵抗及发生血糖低于正常现象上具有与2型糖尿病不同的疾病特点。胰岛素抵抗、Glu异常升高可能是造成肝硬化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扶正化瘀肝糖综合治疗方案具有改善乙肝后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中医证候和糖代谢异常的疗效。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维生素E对7.12-二甲基苯蒽(DMBA)诱发的大鼠乳腺肿瘤的影响作用,出生50天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余每只大鼠经灌胃给致癌剂DMBA,每只15mg溶于1.5ml的植物油中,给予致癌剂的同时给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含维生素E的饲料,对照组大鼠喂基础饲料,持续喂养24周,结果表明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乳腺肿瘤的
李振华教授为河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李老出生于中医世家,业医60余载,具有很深的学术造诣。李老今年已82岁高龄,60多年的临床经验和50多年的中医教学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谓熟读经典,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我们有幸作为李老的弟子,参加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经验传承"、"李振华教授学术思想与经验传承"课题组,通过跟随李老临证
张琪教授为黑龙江省中医肾病学科带头人,全国著名中医临床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8年,从20世纪60年代起即从事肾病研究,具有独特的治病特色及学术特点。在治疗复杂疾病时,他注意抓住病机变化,针对病证,结合现代医学,综合分析,全面把握,层层有针对性用药。创造性地运用多元化思想以多靶点、大复方治法治疗复杂性疾病,尤其对医学界公认的难治性慢性肾衰竭的疗效颇佳。现总结。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与瑰宝。千百年来,中医药以其独特的防病治病理论体系,为我国乃至世界人民的预防保健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西方医学的快速发展与中医人才的"后继乏术",使中医阵地萎缩,中医药临床应用率下降严重。本文通过枚举在具体中医药医疗活动中所出现的冲突与矛盾问题,结合中医药自身特点,就如何协调好特色、优势与法律法规,扬长避短,更好地巩固和拓展中医药在现
张学文教授,1935年出生于汉文化发祥之地汉中,14岁起便在其父亲的严格要求下背诵中医典籍、药性、脉诀、汤头歌诀,切药认药,并随父亲临证看病,18岁时经县统一考试,以优异成绩出师,从此便开始了独立应诊的医学生涯。1956年张学文教授考入"汉中中医进修班"。1958年他再次考入陕西省中医进修学校(陕西中医学院前身)深造,毕业后留校工作,1959年被派往南京参加卫生部委托的南京中医学院"全国首届温病师
目的:观察清肝化痰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大鼠SREBP-1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复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动物模型,干预组在造模的同时分别 予清肝化痰活血方和胆宁片进行干预,造模12周后处死所有大鼠,留取肝组织标本,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和SREBP-1c基因的表达,同时肝组织 经HE染色,光镜下评估脂肪变性、炎症和坏死程度。结果:清肝
胆道病变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病因,内科保守治疗往往时间长、疗效差,内镜介入治疗胆源性胰腺炎已取得进展。本研究自2002~2006年采用内镜介入加中药清胰利胆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5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为了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活动度分级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本文对580例经病理学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进行了分析,对病例选择、研究方法、结果等进行了总结。
目的:观察酒肝清颗粒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2°玉泉方瓶牌白酒灌胃8周,造成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灌胃给药酒肝清颗4周后,处死大鼠,测定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含量,测定肝细胞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肝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歧化酶(SOD)水平以及观察 肝脏病理改变。结果:酒肝清颗粒能抑制病鼠血清
瘦素是肥胖基因编码的产物,具有调节能量平衡、脂肪代谢与机体免疫等多种功能,并在实验动物肝脏炎症与纤维化病理中起重要作用,我们既往发现瘦素促进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及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磷酸化。本研究采用大鼠肝星状细胞细胞株,观察抗肝纤维化有效中药复方——扶正化瘀方对瘦素刺激的肝星状细胞活化及其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的作用,以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