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气象服务涉及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产生活和气象防灾减灾的各个方面。气象工作主要是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生产公共产品,提供公益服务,为政府应急抢险、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损失、应对气候变化等提供决策依据。在我国大力倡导社会管理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问题也显得日益重要。我国的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研究解决气象学及与之相关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气象与经济社会发展、气象与国家安全、气象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都应该围绕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国家和社会公众对公共气象服务的需求来展开。现代科学技术是气象服务能力的重要支撑,公共气象服务和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破除政府在气象灾害防御及日常气象公共服务方面的缺位和机制体制障碍,解决气象部门与社会公众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联动和参与不足问题,全面推进广泛覆盖的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以及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是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的气象事业已在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三个方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整体实力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和社会公众对公共气象服务和应对气候变化、气象资源开发利用、气象防灾减灾的需求不断增加,要求提供的气象服务产品和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服务需求与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防灾减灾能力、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准确、及时、丰富、优质、高效、均等的气象服务,有效抵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及因气象事件引发的次生灾害已成为政府和气象部门面临的新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公共气象服务存在服务体系不健全、气象灾害预警发布体系不完善、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服务能力和服务手段满足不了社会和公众的需要,社会公众对气象工作的认同度较低,气象灾害应急响应能力薄弱,公民在享受气象服务方面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别,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品种单一等诸多问题。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提供公共服务和有效组织灾害防御的能力已成为一个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而气象公共服务的产品具有显明的公共性和准公共性特点,公共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的主要体现是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效用和社会公众的满意度。本文拟从研究公共气象服务需求以及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属性、种类及生产、提供方式出发,阐述公共气象服务的内涵,应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等相关理论,围绕我国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的目标,对比分析国内外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发展现状及气象科技发展支撑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未来趋势,以及我国当前面临的公共气象服务的能力与供给不相适应的问题,阐述我国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和业务体系,提出加快推进我国气象现代化体系和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