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孔吸引力感知是目前很多心理学研究关注的焦点。前人从面孔吸引力的自然属性为切入点,研究面孔的均匀性,对称性与性别二态性对于其面孔吸引力的影响。但是,将面孔吸引力社会属性作为切入点,并基于进化心理学择偶理论的视角来探讨面孔吸引力感知的两性差异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将采用"阈上"与"阈下"两种刺激呈现方式,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内在品质信息采用与两性情感有关的词汇(例如,积极品质:专一;消极品质:背叛),通过两个连续实验探讨内在品质对于面孔吸引力感知影响的两性差异。实验采用3内在品质信息(正中负)x 3面孔吸引力(高中低)x 2面孔性别(男女)x 2被试性别(男女)的多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其中被试性别为被试间因素,其余为被试内因素。在研究一中,采用阈上刺激呈现方式,先呈现内在品质信息再呈现面孔,由被试对面孔吸引力进行判断。探讨是否女性相较于男性对于面孔背后的内在品质信息更为看重。结果发现,不同性别个体在面孔吸引力感知上具有显著主效应(F (1,68)=1186.178,P <0.001),同时内在品质的主效应显著(F (1,1)=38.198, P <0.001),说明女性在面孔感知加工中受到面孔背后的内在品质信息(诸如专一,背叛)影响更大,相比较男性则更关注面孔吸引力本身。在研究二中,采用阈下刺激呈现方式,验证研究一结果的稳定性,发现不同性别个体在面孔吸引力感知上仍具有显著主效应(F (1,60)=1292.844, P <0.001),且内在品质的主效应显著(F (1,1)=7.810, P <0.05)结合研究一与研究二,我们证实女性相较于男性在面孔加工时对于内在品质信息的感知更敏感,更看重。从进化心理学择偶理论的视角来看,我们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男性更看重女性的生理吸引力,而女性对于男性个体品质资源的稳定性(譬如专一等)则更为看重,从而进一步解释了人类进化中择偶两性差异的原因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