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一种供居民自我评价和筛查是否具有发生肺癌的危险因素的评分体系,加强肺癌的一、二级预防。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筛选出肺癌高危因素,并确定各因素的危险分数;再将危险分数转换成危险赋值,设计完成《肺癌高危人群自查评分表》。该表于人群中应用,所有数据均由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评价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量表的鉴别效应,确定高危人群及非高危人群的得分阈值。最后,用该量表对2007年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常规体检的个体进行评分,按照得分分为高危组与非高危组,两组均随访3年,观察肺癌筛查率,探讨量表的预测效应。结果:在众多因素中,筛选出了15个具有统计学和临床医学意义的肺癌高危因素,其危险赋值分别为:男性:7分,女性:0分;年龄<40岁:0分;40岁~60岁:19分,>60岁:42分。平均每日吸烟量1支~10支:15分;11支~20支:44分;21支~40支:54分;>40支:72分。吸烟起始年龄≤15岁:100分;>15岁:32分;吸烟持续时间:<20年:5分;20年~40年:43分;>40年:70分;女性被动吸烟1支*年~199支*年:0分:200支*年~299支*年:25分;≥300支*年:53分。有结缔组织疾病史:44分。有器官移植史:36分。有肺结核史:14分。慢性支气管炎:15分。肺气肿:37分。油烟接触≤150烹饪盘*年:0分;≥151盘*年:36分。矿工工龄:1年~10年:21分;11年~25年:25分;>25年;36分。石棉暴露:<20年:5分;20年~29年:21分;≥30年:47分。经常精神压抑:37分。有肺癌家族史:13分。有非肺癌肿瘤家族史:3分。设计完成《肺癌高危人群自查评分表》,该表复测信度相关系数r=0.993,P=0.000;配对设计t检验两次调查总分平均数相差2.200分,95%C.I.(0.000,5.527),P=0.187。分半信度相关系数r=0.6971。内容效度亦较好。准则效度相关系数r=0.594,P=0.001。预调查数据经秩和检验显示P=0.000,可认为由该量表所调查的两样本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表有较好的鉴别效应。搜集2161例调查对象资料,作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简称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764,P=0.000,95%C.I.(0.736,0.739),提示该量表有较好的筛查价值。当高危与非高危个体的得分阈值T=116分时,量表的敏感度Se=80.77%,特异度Sp=61.93%,假阴性率Fnr=19.23%,假阳性率Fpr=38.07%,阳性似然比+LR=2.12,阴性似然比-LR=0.31,正确诊断指数γ=42.7%,符合率=64.65%,调整一致率=66.02%,阳性预测值+PV=0.074%,阴性预测值-PV=76.30%。2007年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常规体检的个体中,8093名志愿者参加筛查,其中1537名个体得分≥116分,被视为高危个体;其余6556人为非高危个体。两组分别行胸部数字化X线摄片(Digital radiography,DR)和计算机断层扫描(icomputed tomography,CT),每年至少1次,共3年,至2009年12月,高危组筛查出肺癌31例,筛出率2.02%;非高危组筛查肺癌5例,筛出率0.08%,高危组明显高于非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的发生主要与性别、年龄、平均每日吸烟量、吸烟持续时间、吸烟起始年龄、女性被动吸烟、慢性非肿瘤性肺部疾病史、结缔组织病、器官移植、油烟接触史、矿工工龄、石棉暴露、精神抑郁、肺癌家族史、肿瘤家族史等因素有关。《肺癌高危人群自查评分表》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准确度,且鉴别效应、预测效应均较好,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