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探讨了超滤膜从发酵液中提取乳酸钙的可行性及最适工艺.研究了六种超滤膜在乳酸发酵液中分离性能,结果表明:Suntar-5U3与Suntar-6U2两种膜对菌体、蛋白等杂质的截留率分别达到96.7℅和97.8℅,乳酸钙的透过率分别为94℅和92℅,两种膜的透过液的澄清度分别为97℅和98℅.实验中重点考察了膜的型号、料液的pH值、操作参数对膜通量、分离效率以及膜持续运行情况的影响.
【机 构】
:
厦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厦门大学三达膜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厦门)
【出 处】
:
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了超滤膜从发酵液中提取乳酸钙的可行性及最适工艺.研究了六种超滤膜在乳酸发酵液中分离性能,结果表明:Suntar-5U3与Suntar-6U2两种膜对菌体、蛋白等杂质的截留率分别达到96.7℅和97.8℅,乳酸钙的透过率分别为94℅和92℅,两种膜的透过液的澄清度分别为97℅和98℅.实验中重点考察了膜的型号、料液的pH值、操作参数对膜通量、分离效率以及膜持续运行情况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Ti离子注入及后续热处理对镀膜光学玻璃各种表面性能的影响.将Ti离子以不同的剂量、能量注入到镀膜光学白托片表面.测定了样品在注入前后及热处理前后紫外线吸收谱、折射率和膜厚、显微硬度等的变化,探讨了注入剂量、注入能量与镀膜玻璃表面性能的变化关系.
本文利用质量分离的低能离子束技术沉积得到了表面极为平整的类金刚石薄膜.样品用Raman谱和原子力显微镜进行了分析.并且研究了沉积能量对表面形貌和成分的影响.
本文从科研单位的特点与现状出发,阐述了影响仪表功能材料行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对策.
从纳米尺寸到微米尺寸的空心胶囊类材料目前已成为一类重要的材料,广泛应用于药品、化妆品、复合材料和催化等领域.本文采用表面修饰有氨基的聚苯乙烯小球做模板,通过化学水热法制备了孔径尺寸约40~50nm的二氧化硅空心胶囊.这种方法也可以作为制备不同尺寸的其它空心胶囊类材料的一般方法.
通过混合及浸泡氢热还原等方法,将金属Ni,Co,Fe和Pd与介孔二氧化硅进行组装,获得纳米金属/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纳米金属颗粒的尺寸由介孔SiO的结构和孔径分布决定,受到还原温度和成分等的影响,在6~20nm范围变化;基体结构的性质和稳定性对于纳米金属颗粒的长大控制十分重要,金属颗粒的组装提高了介孔固体的强度,在较高温度下仍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采用硬脂酸凝胶法制备了纳米晶SrTiO,用差热--热重分析,X光衍射分析对材料制备过程及产物的晶型、粒径等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验结果,对纳米晶SrTiO介电性能进行了讨论.
研究了碱金属氧化物掺杂对ZnO压敏陶瓷晶粒生长规律的影响,应用晶粒生长动力学方程确定了晶粒生长的动力学指数和激活能.实验结果表明:对于LiO和NaO掺杂ZnO压敏瓷,其晶粒生长动力学指数n=8,而对于KO掺杂ZnO压敏瓷,其晶粒生长的动力学指数n=5.激活能分析表明:对于LiO、NaO和KO掺杂ZnO压敏瓷,其晶粒生长激活能分别为:148±15kJ/mol,314±18kJ/mol和564±25k
本文根据机械化学的原理,通过使用不同的机械改性设备在微米级的PMMA微球上包覆一层纳米级的TiO粒子,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所得微粒子的形貌,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扫描了其紫外吸收谱图,发现经复合后的纳米TiO粒子的分散性得到明显改善,且复合粒子的紫外吸收能力大大增强.
用热重法(TG)研究了“胶乳法”氯化天然橡胶(CNR)颗粒的干燥过程.其干燥过程可用一指数方程准确表示,用SAS软件求出方程中的参数及干燥常数.经比较,理论值与实测值较好地吻合,并与常规方法有很强的相似性,可作为干燥装置的设计和操作优化控制的基础模型.红外光谱分析及物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胶乳法”CNR物料的干燥温度应控制在100℃以下.
本论文是以研制高强度高导电率的电车线为目标,选择Cu-Cr合金为研究材料,采用定向凝固连铸技术使导线材内部组织中的强化相Cr相似纤维状或链状沿导线方向有序排列在铜基体上形成自生复合组织,既保持了铜基体相的导电基本特性,又获得了强化相Cr相的强化作用,从而具有高强度与高导电率兼顾的优异特性,为导电线材研究领域解决高强度与高导电率之间矛盾提供了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