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获得性丛状血管瘤是一种进展缓慢的良性的血管瘤,最早由AlessiE等于1986年报道。这种血管瘤相对罕见,至今报道约20余例,主要发生于头面部以及躯干的皮肤浅表,表现出一定的自限性,部分可以不用手术切除而自行逐渐消退。
【机 构】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手外科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获得性丛状血管瘤是一种进展缓慢的良性的血管瘤,最早由AlessiE等于1986年报道。这种血管瘤相对罕见,至今报道约20余例,主要发生于头面部以及躯干的皮肤浅表,表现出一定的自限性,部分可以不用手术切除而自行逐渐消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掌骨骨折术后旋转畸形的预防、矫正方法及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对54例62根第3-5掌骨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男43例,女11例,第四掌骨20例,第五掌骨19例,第三掌骨10例,多发掌骨骨折5例。
目的:调查中国汉族中老年人群膝、颈椎及腰椎骨关节炎(OA)患者中代谢疾病(包括超重/肥胖、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痛风/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分析代谢疾病与OA患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代谢疾病在膝、颈椎及腰椎OA发病机制过程中的关联,并分析代谢疾病对上述部位OA患者关节功能及非手术治疗需求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骨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如何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制订个性化的专科特色措施,可持续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效的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方法:运用SWOT分析法对骨科病房护理管理的内部优势因素(strenths)、弱点因素(weaknesses)和外部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威胁因素(threats)进行调查并按一定的次序排列成矩阵形式,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把各因素相
目的探讨使用后路选择性减压、TLIF结合顶椎区Ponte截骨后附加长节段矫形固定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可行性、适应症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8例以下肢间歇性跛行或根性症状为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其中男9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64.2岁.
目的:在钛金属表面制备特定尺度的纳米管结构并载入抗菌药物,以阻止细菌黏附及生物膜形成,降低骨科植入物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方法:1.通过改进的表面阳极氧化法在钛表面制备内径分别为80nm、120nm、160nm、200nm,长度约为200nm的纳米管结构,普通钛表面作为对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预处理表面进行表征;真空冷冻干燥法载入具备抗菌能力的壳聚糖季铵盐(HACC),SE
目的:探讨改良的一期手术治疗合并病理性骨折的近节指骨内生性软骨瘤的效果。方法:自2008年6月到2012年10月,采用改良的一期手术方法治疗9例合并病理性骨折的内生软骨瘤患者。所有病例均为单发的手指近节指骨内生软骨瘤。
目的:探讨镜下Endobutton钢板固定与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RockwoodⅡ-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及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25例RockwoodⅡ-Ⅴ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翻修术后迟发性坐骨神经损害的有效诊断与治疗措施,为该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我院6例多次行全髋关节翻修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后半年到1年出现患肢臀部向大腿后侧和小腿外侧放射痛、麻木,疼痛严重时无法站立行走,查体见患肢坐骨大孔区域压痛,伴有坐骨神经放射痛,大腿外侧及小腿感觉减退,直腿抬高时疼痛麻木加重.6例患者均行腰椎CT、MRI检查后排除腰椎病变.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高血压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1.一般资料总结2013年9月—2015年6月创伤至股骨颈骨折合并高血压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31例.2.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①常规护理:全面评估患者情况,营养、皮肤及疼痛情况等,做好术前皮肤准备,药物皮试,戒烟戒酒及练习床上大小便等.
背景:目前,经皮椎弓根钉技术有了很大发展,但每种技术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当前使用的经皮椎弓根螺钉穿棒较困难延长了手术时间,且常依赖体位复位,自身的撑开复位能力有限,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自主设计研发了一款国产单平面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系统,并对比分析其初步的临床应用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