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现代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系统的研制与开发

来源 :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ux_sec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江区地处上海市郊西南,是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近年来松江的农业生产已完成了由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设施农业、规模化生产的转变,然而频发的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都具有严重影响,经济越发展,气象灾害的放大效应越明显.为了将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及时送到农民手中,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影响和损失,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气象支撑,松江区气象局开发了“松江现代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系统”.为提供精细化、专业化的农业气象服务,松江气象局建设了自动气象站监测网,并建立了农业试验示范基地,选择了单季晚稻、小麦、大棚蔬菜、鱼类等受天气影响较大的松江区特色农产品作为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对象,开发了应对包括干旱、大风、暴雨、涝渍害、低温冷害、冻害、台风、雨雪冰冻、高温热浪、连阴雨、雨后暴热以及作物重大病虫害如水稻褐飞虱、纹枯病、小麦赤霉病、黄瓜霜霉病和白粉病等灾害类型的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指标,建立了决策指标库,实现了农业气象灾害指标的定性和定量结合.“松江现代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实现了自动气象站实时监测信息、设施大棚微气象监测信息、天气预报结果、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指标以及农作物生长、病虫害监测信息的有机融合,通过多种信息传媒和渠道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为松江区农业防灾减灾提供了有益的气象服务.系统采用了B/S 架构,以.Net2005 为主要开发工具,选择了C#为开发语言,GIS 环境引用了齐维地图服务软件.目前系统已在松江区各农业部门推广使用.
其他文献
松原市位于吉林省中西部的松嫩平原上,幅员面积2.2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0 万,属中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除盛夏7-8 月受海洋季风影响外,全年绝大部分时间降水系统来自西风带,特别的地理环境形成了本地“光照充足,降水变率大,旱多涝少”的气候特点,因本地属较典型的农业区域,也是省内粮食主产区之一,但粮食产量呈旱年欠收,涝年丰收,波动型发展[1.2].因此分析研究目前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的现状,开发潜力,
分析了形成旱灾风险的有关因素,表明旱灾风险不仅与缺雨程度及持续时间有关,而且还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用单位评价期内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反映缺雨程度,用作物和生态系统不同季节的缺雨敏感度反映干旱影响的季节性差异,并以干旱持续期内单位时段旱灾风险的累加反映其累积效应,从而建立起旱灾风险的识别指数。应用旱灾风险指数对60 年来内蒙古的旱灾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估。给出了各级旱灾发生的频次,并统计出及各级旱灾对应的后
本文利用江苏省月降水量资料以及NCEP/NCAR 逐月再分析资料,在结合近40a 江苏省降水异常机理分析基础上,对2010/2011 年江苏秋-冬-春连旱与近40a 的3 次连旱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1980/1981年的干旱持续时间最长,2010/2011 年的干旱程度最强,从气象要素分析来看,其对流层大气干燥程度、下沉运动的剧烈程度都较强,并持续时间长.1980/1981 年和2010/201
利用内蒙古1960~2009 年(104 个站)春季逐日降水量资料,统计了春季第一场有效降水作为久旱转雨天气过程,分析了近50 年春季久旱转雨降水特征和年代变化,利用NCEP/NCAR 再分析资料研究了久旱转雨的大气环流型,结果表明:内蒙古春季60 年代到80 年代久旱转雨天气过程平均为一到两次,90 年代十年中有三次,1998 年之后出现的频次明显增多.60 年代到80 年代500hPa高度场在
利用邢台地区17 个县(市)站建站以来降水和气温资料,,以考虑降水量和温度的春旱指标为基础,探讨适用于对春旱进行实时业务监测的春旱指标和春季第一场透雨的指标和分区,并分析和讨论了指标的特点。
利用1955—2011年邯郸辖区内16个气象观测站的降水资料,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作为气象干旱指标,分析了邯郸气象干旱发生年、季变化特征及干旱对农业的影响。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晋北地区18个台站1960—2008年春季降水资料,通过M-K突变曲线、滑动t检验法和累积距平法三种气候突变检验方法对晋北地区春季降水的统计检验结果均表明,春季降水在1964年附近和1991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转折。对晋北春季多雨、少雨年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进行了合成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多雨年中高纬度500hPa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在乌拉尔山以
利用三江源两个不同海拔高度区牧业气象观测站1989—2010 年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物候观测资料及同期日、月、年气象资料,通过回归、相关和非参数检验方法,就青海省海拔相差较大的曲麻莱和河南的气候变化及其对高山嵩草物候的影响差异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22 年来两站年平均气温增速相当,高海拔区的平均最低气温增幅大于低海拔区,而高海拔区的平均最高气温增幅小于低海拔区,生长季(4
初霜日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布局和耕作模式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利用山西62 个气象观测站点1961—2010 年的逐年初霜日及逐日最低地温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山西初霜冻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山西平均初霜冻日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年代际特征,曲线呈完好的“W”型分布,其中,20 世纪70 年代和90 年代初霜冻日提早显著,20 世纪60 年代、80 年代和本世纪初霜冻日明显推后;初霜冻日的推后延长
采用关中东部11 个气象站1961-2010 年气象资料,根据猕猴桃适宜种植的气温、降水、无霜期等指标,基于ARCGIS 平台进行猕猴桃最佳种植区气候区划研究。结果表明,关中东部秦岭北麓渭河南部浅山区沿渭河的临渭区、华县、华阴、潼关及大荔中南部、韩城的个别地方为适宜区,中部渭北平原为次适宜区。建议高度关注猕猴桃的黄化现象、华阴市的孟塬的干旱和冬春季冻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