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三都-丹寨汞-金-锑成矿带:一个潜在的黔西南式“卡林”型金矿成矿带

来源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h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三都-丹寨汞-金-锑成矿带位于贵州东南部三都-丹寨地区,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克拉通和华南褶皱带的结合部位.该区是中国著名的三-丹汞矿带.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汞矿床中及其周围发现了金矿化.前人初步研究显示,该区金矿与黔西南金矿具有相似的特征,可能为卡林型金矿.目前,该区有不少小型金矿(金矿化点),但并未见大型矿床.
其他文献
本文的火成岩组合可能呈正地形在大洋消减过程中被幸运的保留下来。其年龄指示新特提斯洋在晚石炭纪-早二叠纪之交打开,新特提斯洋向北的俯冲、消减最终导致早白垩世雅鲁藏布俯冲带之上洋壳的形成。
藏西北区域地质构造格架及其演化过程的认识存在较大的争议,其中一个长期争议的科学问题是冈瓦纳大陆北界究竟在何处.很早就发现藏西北部的龙木错断裂带是一重要的构造边界,将南部的冈瓦纳相冷水沉积岩与北部的暖水沉积岩区分开,因此公认龙木错断裂带是西藏西北地区冈瓦纳大陆之北界.但向东,该构造边界如何延伸,争议颇大.
构造抬升驱动气候变化假说(Raymo and Rud diman,1992)认为高原抬升通过增加物理剥蚀和季风降水,加速硅酸盐风化,从而引起大气CO2浓度下降和新生代全球变冷,是解释新生代气候变化最广为接受的理论.本研究在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带地区开展了小流域U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受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研究区的物理剥蚀速率较高,同时,前人在该地区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大量的物理剥蚀数据,为本研究带来
全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最严峻的挑战之一,研究和利用硅酸盐矿物风化所带来的碳汇效应是目前各国科学家普遍关注的课题.硅酸盐矿物的化学风化过程中会消耗大气CO2,风化过程中来自大气或土壤中的CO2被转变为HCO-3,最后在海洋中沉积成为碳酸盐岩,这意味着硅酸盐矿物的风化过程在各种时间尺度上都是一个净碳汇的过程.碳酸酐酶参与微生物对硅酸盐矿物的风化是由本课题组2012年首次发现并报导,为了进一步说
真菌通过对矿物的风化作用影响地表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地质时期大气中CO2的浓度,以及土壤的形成和生态系统的演化.因此,对真菌风化矿物速率和机制的研究成为了近年来国内外生物地球化学领域竞相开展的研究选题.最近笔者运用多种原位(原子力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和高分辨率(聚焦离子束—高分辨率透射电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微区电子衍射)等仪器研究原地栖息真菌Talaromyces flavus风化利蛇
酸雨沉降是影响土壤有机质在地表-地下水系统中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至今关于酸雨对喀斯特岩溶地下水的作用并没有研究.中国南方地区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喀斯特地貌发育;并且在最近20年,中国南方地区也成为继北美,西欧地区,成为全世界第三大酸雨区.因此中国南方岩溶区,是研究酸雨,气候因子等对土壤有机质在地表-地下水系统系统中的迁移影响的理想地点.本研究,笔者选取了湖北清江和尚洞作为研究点。在过去的九年里
中国花岗岩分布范围广,其分布面积占所有侵入岩石面积的80%,约占全国基岩面积的15%.花岗岩风化作用是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陆硅酸盐化学风化与成土消耗大气和土壤CO2,是一个净碳汇过程,对全球大气CO2通量和碳循环都会产生影响.为了解花岗岩土壤碳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本研究选择了海南乐东、广东惠州、江西龙南、云南腾冲、山东蒙阴、长白山、小兴安岭等区域作为研究区域,研究区域涉及多个气候带
喀斯特洞穴(包括裂隙)在喀斯特地区普遍存在,是喀斯特地区常见的自然景观,从南到北、从高山到平原、从内陆到大海均有分布,但地带性特征明显,这是因为洞穴的发育主要受地质和气候因素的控制,如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洞穴密度大多为每千平方千米数10个,北方和青藏高原等地区要少得多.课题组在大量野外调研的基础上,于2015年9月开始对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内的一个洞穴系统(沙湾洞)进行了全方位观
浸矿微生物对能源底物(包括出发矿物及浸出中间体)及重金属的适应与作用过程对生物浸出具有重要作用,决定着生物浸出效率的高低.了解和阐明浸矿微生物对能源底物及重金属的适应与作用机制,对有效调控生物浸出过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此本论文针对在不同能源底物或重金属离子中充分驯化的、不同温度特性的典型浸矿微生物作用于不同能源底物或重金属离子过程开展了研究工作。
地球关键带是地球表层自地表植被顶盖至深部地下水底部基岩的空间范围带.该空间范围带是地表能量转换、物质循环的中枢,支撑着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繁育和发展.本文根据湘中东坪、湘西柑子坪黑色页岩关键带风化—成土剖面的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对比美国SSHO等的相应研究成果,探讨黑色页岩关键带形成的化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