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肿瘤摘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来源 :中华医学会河北省神经外科分会2007年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gong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髓肿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由于肿瘤压迫脊髓,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和括约肌障碍。此类病人由于长期卧床,机体抵抗力差、肢体瘫痪、神经营养障碍,往往重要器官功能受到影响,如果护理不当,非常容易发生褥疮、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存在,轻则削弱病人的体质,延缓病人的恢复时间,重则造成病人不应有的死亡。因此,对脊髓肿瘤病人的护理工作必须周密细致。以求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体质,最大限度的减少各类并发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从而加速功能恢复。本文对本院脊髓肿瘤摘除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进行了总结。
其他文献
超声波诊断仪是通过向人体发射超声波,并接收被人体组织作用后的超声波,然后从中提取人体组织(脏器)相关的信息,进行处理和显示的医学成像系统。本文对超声成像的特点进行介绍,简述了常规超声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并就术中超声和神经导航进行了对比,指出超声的优点是可以得到精确的、能够影响手术方式选择的新信息,替代术中放射造影技术或作为它的一个补充,为不同的手术进行导航。
目的:比较两种脑积水手术方式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治疗梗阻性脑积水21例,脑室腹腔分流术33例。结果:造瘘组症状缓解20例,术后并发症4例,死亡1例,3例为非感染性发热;分流组症状缓解33例,术后并发症8例。结论: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脑积水疗效相当,但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并发症明显降低。
目的:探讨后颅窝肿瘤术后急性脑积水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后颅窝肿瘤术后急性脑积水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例患者术后4小时,5例术后24小时,21例术后3—7天出现脑积水症状及特征性CT表现,给予清除小脑血肿及坏死脑组织,脑室外引流等一系列综合治疗,死亡8例,痊愈22例。结论:术后小脑水肿、小脑血肿是后颅窝肿瘤术后急性脑积水的根本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包括术前行脑室外引流、
本文针对靶症状选择参与情绪、情感调节的边缘环路上多巴胺的投射部位进行双侧非对称毁损,打破递质的病态平衡,利用突触可塑性重新建立突触联系,并配合心理、药物综合治疗,从而达到缓解症状,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社会和生活能力的目的,并将并发症降低到可接受水平。该患者近期疗效较满意,远期效果仍需随访。
目的:探讨影响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面肌痉挛临床资料。手术采用经绒球小结叶入路显露面神经脑干段,明确责任血管后将其推移,在血管与脑干之间放置Teflon棉固定。结果:全部病例术中均发现有明确的压迫血管,责任血管中小脑前下动脉占42.6[%],椎动脉为主要责任血管时均伴有多个血管共同压迫面神经根部。全部病例经2~10年随访
目的:探索应用人工合成的骨替代材料进行颅骨修补。方法:采用EH型复合人工骨材料对6例患者行颅骨修补并随访4-10个月。结果:该材料修补术后无排异及感染,整容效果好。结论: EH型复合人工骨材料与以往的修补材料相比,具有可随意塑形,硬度高,组织相容性好,可与活体骨界面形成生物学结合。应用计算机技术完成个性化设计,可减少手术并发症,并提高手术效果,尤其是外形上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本方法具有很好的推广价
目的:分析不典型化脓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在脑脓肿的不同发展阶段给予正确的治疗。方法:对20例不典型化脓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0例不典型化脓性脑炎期患者17例保守治疗治愈,3例手术后给予抗炎治疗治愈。结论:不典型化脓性脑炎与胶质瘤在临床上往往不易鉴别,对于考虑胶质瘤不除化脓性脑炎的病例,给予诊断性抗炎治疗。
目的:探讨提高伽玛刀治疗颅内疾病的效果。方法:分析颅内疾病的MRI以及病理性质及其与周边结构的关系,拟定不同的治疗剂量,应用旋转式伽玛刀进行治疗。结果:本组74例,经伽玛刀治疗后,44例得到随访,其中良性肿瘤(包括脑血管病)治疗有效率为88.9[%],无效11.1[%];恶性肿瘤治疗有效率为95.2[%],无效4.8[%];。结论:伽玛刀是神经外科的治疗手段之一,只有严格掌握适应症,使用合理的治疗
近年来,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正在广泛开展,但由于其发病急、年龄高、且常伴有全身其他疾病,手术后并发症多,处理困难,死亡率高。因此,防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病人昏迷,失去正常的自力能力及神经功能障碍有关,所以手术后的基础护理至关重要。现就本院对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手术后护理体会进行总结。
目的:确定西沙比利对严重脑伤病人胃排空影响。材料和方法:选择GCS≤10分的21例脑伤病人应用完全胃肠道营养,患者接受两次扑热息痛吸收试验。测定血中的扑热息痛含量用作胃排空的指标。结果:无论组间(西沙比利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还是组内的AUC,Tmax,cmax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是否应用西沙比利对颅脑损伤病人的胃肠排空影响不明显,西沙比利未能有效加强严重颅脑损伤病人胃排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