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评估Dynesys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长期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自2006年1月~2010年6月于本院实施Dynesys系统植入术患者共43例,男18例,女25例,年龄35~70岁,平均52.2岁,其中单纯退行性腰椎管狭窄者21例,腰椎管狭窄并椎间盘突出者15例,腰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滑脱(I度滑脱)者5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者2例,均经非手术治疗无效,于我院植入Dynesys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Dynesys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长期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自2006年1月~2010年6月于本院实施Dynesys系统植入术患者共43例,男18例,女25例,年龄35~70岁,平均52.2岁,其中单纯退行性腰椎管狭窄者21例,腰椎管狭窄并椎间盘突出者15例,腰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滑脱(I度滑脱)者5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者2例,均经非手术治疗无效,于我院植入Dynesys系统.
其他文献
目的 搜集三维CT重建下青少年特发脊柱侧凸患者术前总肺容积,右肺容积,左肺容积和左侧肺容积/右侧肺容积比值,与年龄相关对照值比较,是否存在差异,并且回顾性研究术前肺容积和肺功能参数相关性.方法 24例侧凸患者(平均Cobb角52°).
目的 评价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保留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收治的14例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的患者保留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所有患者均采用敏感抗生素应用,营养支持等治疗,其中8例患者采用病灶清除切口深部负压吸引治疗,1例采用单纯切口表面负压吸引治疗,1例采用单纯病灶清除灌洗引流治疗,1例采用换药、病灶清除治疗,3例采用灌洗、负压等结合治疗.
目的 分析角状后凸畸形患者矢状位平衡调节机制及矫形手术对脊柱-骨盆矢状位形态及序列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2年5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胸腰椎角状后凸畸形患者49例,陈旧结核性后凸畸形30例,先天后凸畸形19例,所有患者行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术后平均随访22个月(1年-5年).并前瞻性招募正常171例成人志愿者作为对照.
目的 比较老年组与非老年组脊髓型颈椎病病例行椎板成形术的效果差异.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6年1月至2010年9月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手术的208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例,男性144例,女性64例,平均年龄59.3岁(24~85岁).
目的 比较锚定法和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法两种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和变化意义.方法 对96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于2008年1月~2011年7月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后路C3-7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的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结核特异性IFN-γ在脊柱结核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4月至2013年5月期间,解放军309医院收治临床诊断为脊柱结核病患者及其临床资料10例,比较分析外周血ELISPOT检测、手术中取病灶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核菌DNA以及病理检查诊断在骨关节结核病中的阳性率.
目的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在术中三维图像系统辅助下,评价纠正斜坡枢椎角在上颈椎畸形造成的症状型不稳的患者中的有效性.方法 延髓脊髓角可以有效的评估脑干和脊髓压迫的程度和术后脊髓减压的程度,但术中评估延髓脊髓角较为困难.
目的 探讨后路ISOBAR动态稳定系统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指征、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9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腰椎退行性疾病(L4/5)患者28例,随机分为常规减压+ISOBAR动态固定组(治疗组14例)和传统椎间融合内固定组(对照组14例).
目的 回顾性分析Dynesys作为非融合器械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手术适应证选择,初步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应用Dynesys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8~74岁,平均54.6岁.
目的 探讨应用椎间孔镜技术翻修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开放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应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开放术后复发、瘢痕粘连或邻近间盘退变、并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3例,随访时间3~36月,平均随访25月,比较术前、术后即刻、1周、3月、6月、12月、24月、36月的JOA、VAS及Oswestry(2.0版本)评分,分析手术后疗效及再次复发、邻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