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有关儿童青少年同伴侵害(peer victimization)的研究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所谓同伴侵害是指个体受到同伴身体、言语、财物以及人际关系方面攻击的经历(Dio Guardi&Theodore,2006)。已有研究表明,同伴侵害是儿童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且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适应不良紧密联系,表现为孤独、抑郁水平的上升以及自尊水平的下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探寻一系列保护性因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同伴侵害对儿童青少年心理适应的不利影响。自我调节是指为了达成某一目标而对自身认知、情绪和行为进行有意识的控制,包含计划、坚持、忍耐和延迟满足等能力(Hofmann,Friese.&Strack,2009)。已有研究表明,自我调节能力低的儿童伴有一系列外化问题行为和内化问题行为,而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则与更好地社会能力、更加亲密的人际关系以及更高的自尊相联系。自我调节能力不仅会对个体的社会适应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很有可能调节个体社会行为及其适应结果的关系。本研究着重考察自我调节能力是否以及如何调节同伴侵害对儿童青少年心理适应的影响。研究选取上海地区四所中小学1557名4-8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班级戏剧量表(RCP)、儿童孤独感量表(ILQ)、儿童抑郁量表(CDI)、儿童自我觉知量表(SPPC)和修订的的自我调节量表(SRS,Novak&Clayton,2001)考察儿童青少年同伴侵害、心理适应与自我调节。其中自我调节分为认知调节、情绪调节和行为调节三个成分。研究结果表明:(1)同伴侵害与孤独感、抑郁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2)认知调节和情绪调节在同伴侵害与孤独感、抑郁和自尊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较高水平的认知调节可以弱化同伴侵害对各心理适应不良指标的预测效应,而较高水平的情绪调节则会强化同伴侵害对各心理适应不良指标的预测。研究从应对过程和情绪调节过程两个方面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