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鼻窦炎的外科手术进路选择

来源 :第十四届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ks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外科手术进路。
  方法:
  对我院1999~2010年经手术治疗的真菌性鼻窦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人58例,男性17例,女性41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65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鼻面部痛15例,鼻塞、涕中带血22例,鼻腔异味或恶臭分泌物13例,无特殊症状体检发现8例。病变累及上颌窦54例,其中双侧上颌窦4例,累及蝶窦4例。采用三种手术进路:
  (1)单纯鼻内镜下上颌窦窦口开放;
  (2)鼻内镜下上颌窦窦口开放加上颌窦前壁开小骨窗;
  (3)鼻内镜下下上颌窦窦口开放加下鼻道开大骨窗。
  如有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泡状中鼻甲则先予以处理,术中特别注意术腔内多为干性褐色团块物或泥样物难以清理,要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窦腔出或冲出,否则病变易残留造成术后复发。
  结果:
  单纯鼻内镜下上领窦窦口开放术21例,术后复发5例,复发时间多在半年至2年,鼻内镜检查可见窦口处有肉芽增生或瘫痕组织形成,CT扫描显示病变复发。鼻内镜下上领窦窦口开放加上领窦前壁开小骨窗术10例。术后复发1例。鼻内镜下上领窦窦口开放加下鼻道开大骨窗术27例,术后复发1例。需2次手术7例,3次手术1例。再次手术均见上领窦窦口炎症肉芽增生或瘫痕封闭。
  结论:
  真菌性鼻窦炎的手术进路选择单纯鼻内镜下下上领窦窦口开放手术难以观察上领窦前下壁病变,易造成真菌残留复发。鼻内镜下上领窦窦口开放加口内切口可彻底清除病变,但术后面颊肿胀较重,且有面部麻木。鼻内镜下上领窦窦口开放加下鼻道开大骨窗,镜下彻底清除病变,术后损伤小恢复快,为真菌性鼻窦炎的较佳术式选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方法:了解住院病人的心理需求及人性化护理模式下指导的相应护理措施与方法。结果:进行人性化护理可让病人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结论:护理人员只有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把自己置身于病人的角度,才能为病人提供真正的人性化护理服务。这种护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有助于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和持续改进,有助于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目的: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规范临床护理工作,保障医疗安全。方法:转变服务观念,改变护理工作模式,落实基础护理,拓展专科护理内涵,强化健康指导,完善护理质控,实行绩效考核,使护理工作得到持续改进。结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的开展,有利于提高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及护士的综合能力,最终达到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的效果。
目的:总结妊娠合并心衰病人行瓣膜置换术的护理经验。  方法:对该科2005年6月至2011年12月共4例妊娠合并心衰病人行瓣膜置换术的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4例妊娠合并心衰行瓣膜置换术的病人均治愈出院,胎儿均存活。其中三例病人择期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均分娩出正常婴儿;另一例要求引产;在全麻下剖宫取胎术。胎儿外观发育无畸形。  结论:妊娠期孕妇进行瓣膜置换是一种复杂、难度高、危险
1例外伤所致室间隔多发性穿孔病人在CCU经过积极的扩冠,利尿,使用IABP等抗心衰治疗以及加强心理护理,严格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外伤所致室间隔穿孔发病率低,在贯穿性心脏损伤中约占4.3%,但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外科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一般认为伤后8~12周是室间隔穿孔修补的最好时机。不仅可以使心脏挫伤和胸部损伤复原,减少围手术期心律失常和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发
总结23例婴幼儿主动脉弓离断的术前护理。术前护理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呼吸道护理,维持心功能稳定,积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密切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早发现异常。严密监测上、下肢血压,积极维护心、肺等各个重要脏器的功能,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可有效预防术后各种并发症,提高患儿救治效果。经过适当的内科治疗和护理后,所有患儿的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有利于患儿顺利过渡到手术,有利于手
目的:  探讨降低合并支气管哮喘鼻息肉/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风险的措施。  方法:  分析1999年6月至2007年3月对48例合并支气管鼻息肉/鼻窦炎患者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情况。  结果:  全组患者麻醉平稳,术中无哮喘发作;46例顺利度过围手术期,1例于术后拔管后哮喘发作。  结论:  选择合适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精细的手术操作、细致的术后复查、同时加强与兄弟可是的合作,特别注意控制适当的麻醉深
目的:  通过报道1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经鼻内镜改良Lothrop术后修正手术的治疗过程,结合文献复习,探讨经鼻内镜改良Lothrop手术的技术要点和修正手术的适应征。  方法:  1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男性,43岁。在实施经鼻内镜改良Lothrop手术后6月,患者因瘢痕形成导致额窦引流口闭锁,发生术后额窦炎;行修正手术,经密切随访及鼻内镜下术区干预,额窦引流通道稳定开放。  结果:  此例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及颅底低度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总结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及颅底低度恶性肿瘤切除术病例6例,其中腺样囊性癌2例,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软骨肉瘤3例。  结果:  根据内镜检查及术后影像学检查证实6例肿瘤全部切除,1例腺样囊性癌术后未行放化疗,2年后复发,其他病例术后随访未发现有复发。  结论:  对于鼻腔鼻窦及颅底的低度恶性肿瘤,通过鼻内镜手术是可以
目的:  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青少年慢性鼻窦炎的生存质量,进一步探讨鼻内镜手术对青少年的必要性。  方法:  从我科收治的729例(2003~2008年)患慢性鼻窦炎接受鼻内镜手术的青少年(6~18岁)中,通过抽样调查,采用SNOT-20量表计分,对其中200例进行术前、术后3~8年的生存质量统计分析。  结果:  SNOT-20结果提示,己行鼻内镜手术的青少年患者,生存质量较术前有所提高(P  结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消融下鼻甲加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手术效果及其机理.  方法:  552例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行双侧下鼻甲等离子低温消融,同时行筛前神经切断术,其中78例加行鼻中隔矫正术,术后随访半年观察疗效,并用视觉模拟评分表法(VAS)比较手术前后打喷嚏、鼻塞症状的改善程度。  结果:  本组病例显效80.79%(446/552),有效率15.22%(84/552),无效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