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中医证型反流性食管炎食管黏膜cyclin D1、CDK4、PCNA、p16的表达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七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g_t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等炎症病变.由于近年来发病率的增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重视.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中医证型反流性食管炎食管黏膜组织中cyclin D1、CDK4、p16、PCNA等细胞周期调控因子表达,来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的本质.正常食管钻膜cyclin D1,CDK4,PCNA,p16均有少量表达。肝胃郁热组、脾胃虚弱组、气郁痰阻组患者食管黏膜cyclin D1,CDK4,PCNA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肝胃郁热组患者食管黏膜p16的表达低于正常组;脾胃虚弱组、气郁痰阻组患者食管黏膜cyclin D1,CDK4的表达均低于肝胃郁热组;气郁痰阻组患者食管黏膜p16的表达高于肝胃郁热组。可见cyclin D1,CDK4,PCNA,p16等因子均参与了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发展,而在肝胃郁热组表达较明显。
其他文献
肝硬化是一种由不同病因长期作用于肝脏而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肝硬化早期无明显症状,进展到终末期则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直至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而死亡.原位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较理想的手段,但由于供体短缺、手术费用昂贵、免疫排斥及伦理道德等诸多条件的限制,难以在临床广泛应用.干细胞移植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新技术,为解决供体肝来源的短缺开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具有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经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早饱之一种或多种,可同时存在上腹胀、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起病多缓慢,病程经年累月,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西医治疗以促胃肠动力剂,抑酸剂,胃粘膜保护剂,消化酶,根除HP治疗以及抗抑郁药物综合治疗,
分消走泄法是清代叶天士在继承《内经》、《难经》、《伤寒论》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以"分消上下之势"治疗湿热病邪留滞三焦气分之证的治疗方法,属中医治疗八法中的"和法",后经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俞根初等医家的临证发挥,形成了治疗湿热病的大法,至今仍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分消走泄法是指宣展气机,泄化痰热,使留滞于三焦之湿热痰浊从表里分消的一种治法,主要介绍了分消走泄法的理论源流,分消走泄法与和解少阳法
目的:评价血清CA19-9、CEA及粪便K-ras 12基因突变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8例胰腺癌、175例胰腺良性疾病患者的血清CA19-9、血清CEA、粪便K-ras12基因突变结果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血清CA19-9、血清CEA、粪便K-ras12基因突变单一指标诊断胰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4、0.709、0.843,三个指标联合检测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968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浊毒内蕴证与Stat3、NF-κB表达的相关性,找出之间内在机制.方法:将8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病例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中医辨证分类,并对其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治化学法检测Stat3、NF-κB表达情况.结果:浊毒内蕴证组57例患者中轻度肠化20例,中度肠化19例,重度肠化18例;肝胃不和证组中轻度肠化18例,中度肠化9例,重度肠化2例。两组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配合吉西他滨(健择)联合替吉奥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晚期胰腺癌患者60例,30例患者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配合吉西他滨(健择)联合替吉奥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单纯应用吉西他滨(健择)联合替吉奥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每日一剂,浓缩约300ml,分两次服,共6周;吉西他滨(健择)联合替吉奥方案,21天一周期,连续应用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反复出现的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异常为特征的功能性胃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未能完全阐明,目前大部分研究认为IBS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脑-肠轴失调、肠道感染、肠道菌群失调等.目前西医针对肠易激综合征缺乏标准具体的治疗方案,尚未证实存在对治疗IBS完全有效的特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指与排便相关的腹痛或腹部不适,或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及排便紊乱,同时无形态学、生化学异常改变和其他明显原因可以解释症状的产生.主要分为IBS便秘型(IBS-C)、IBS腹泻型(IBS-D)、IBS不定型(IBS-U)和IBS混合型(IBS-M),其中IBS-D较为常见.目前西医以对症治疗为主,魏师临证采用温肾健脾法治疗IBS-D
目的:观察安胃二号汤治疗慢性胃炎(CSG)合并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对胃黏膜病理的影响以及用药安全性问题.方法:入选CSG合并癌前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口服安胃二号汤免煎颗粒剂与胃复春片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药物对主要临床症状、总体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疗效、胃镜和病理组织学的影响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改善CSG患者临床症状、总体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疗效、胃
目的:探索中医药治疗与RGERD患者的生活质量、症状改善、精神心理因素的相关性,为未来中医药治疗RGERD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系列病例分析,观察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期间,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年龄为18~70岁确诊为RGERD肝胃郁热证的患者.入组后,采用四逆散和左金丸合四君子汤为基础方加减.疗程为12周.共纳入4个观察指标.结果:共完成50例RGERD肝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