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恢复与重建的生态对策

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述了前人的研究基础,分析了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的历史和现状,指出:(1)长江上游天然林,处于长江上游的源头区,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重要的生态经济功能,但是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干扰特别是长期大规模的采伐,使该区的森林严重退化,并且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经济后果,亟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快恢复重建的速度和质量,恢复天然林的健康、稳定、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效益的逐步提高,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2)提出了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的基本思想,主要是依据自然演替的规律,仿拟天然原始林的组成和结构,充分利用自然演替的力量,并根据自然演替的关键环节和群落关键组成物种辅以合理的人工措施,扭转退化的趋势,跨越或缩短某些演替阶段,加快演替进程,加速森林植被组成、结构和功能特别是生态功能的恢复.(3)提出了天然林退化的概念和内涵、退化的特征及指标及长江上游天然林的干扰体系和退化现状,认为天然林退化表现在不同的尺度和水平,特别需要景观水平的规划和恢复重建,并且提出了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面临5大生态学问题:a)原始老林种质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b)如何加速大面积的天然次生林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及其科学合理的管理管理与可持续利用;c)大面积的人工纯林的管理、经营方向及其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生产力的提高;d)怎样加速严重退化迹地次生灌草丛的恢复重建,尽快恢复其生态功能和稳定性;e)生境破碎化与合理的景观配置和景观管理.(4)分析了恢复重建的理论基础如生境恢复与种群建立理论、群落演替理论、生态系统自我调控理论、景观异质性与镶嵌理论等,指出退化天然林主要靠利用自然力进行恢复重建,其优先途径就是采取科学合理的封山育林.我们将传统的封山育林概念进行了拓展,封山保护只是进行退化天然林恢复的前提和基础,更要"育"的人工能动作用,不仅要靠自然力来"育",而且重要的是在分析恢复对象历史和现实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考虑对象的退化程度、演替阶段、自然更新能力、空间位置和景观异质性等因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采取相应不同的人工辅助措施,加速自然演替进程,尽早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5)提出了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的对策,认为规划和分类是前提,提高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生态服务功能的质量是目的,充分利用自然力和遵循演替规律是基础,人工措施加快恢复重建速度是关键.我们在分析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了退化天然林封育恢复划分的指标、标准及封育恢复类型的技术体系;提出了退化天然林封育恢复重建的四种对策:a)天然林原始老林种质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封禁保护;b)严重退化迹地生境恢复及种群建立;c)天然次生林群落结构恢复及调控;d)低效人工林改造.强调要从景观水平恢复重建退化天然林的保护、管理和恢复.
其他文献
应用水文学方法对连云港市区设计暴雨及设计净雨进行了计算,结合DEM推求出了不同频率设计暴雨形成的市区淹没水位、淹没范围及淹没水深分布图,初步论述了城市洪灾损失评估计
本文将物元理论应用于水资源价值的评价中,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方法,并应用滨州市的基本资料对其水资源价值进行了分析计算.
本文以淮河为实例,探讨当前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面临的河流环境影响与生态修复途径.淮河流域是中国七大江河中平均人口密度最大、闸坝工程多、水污染问题非常突出的地区.
本文认为,无论如何治理,①黄河将长期是一条多泥沙的堆积性河流,只是来沙总量逐渐有所减少,下游河道淤积速度有所减缓;②黄河下游花园口出现20000m3/s以上的大洪水的局面将长
本文主要对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安塞、千烟洲等五个农田站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结果:①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7.1264δ18O-2.4368;②除鹰潭站外,
本文提出了水资源系统相似性选择或评价的新方法--集对分析,给出了评价的原理和步骤.在此基础上,以流域水文地质单元相似性选择为例对建议方法进行了应用,并与模糊优选模型评
本文以大连市碧流河水库为例,根据大连市供水系统的风险及其变化过程,通过分析超蓄洪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建立洪水资源效益分析模型,该模型反映了洪水资源效益发挥的基本模式及
水足迹和虚拟水是目前国际水资源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借助水足迹和虚拟水的概念,计算了我国及各区域主要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通过分析区域的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关系,计算了
通过对中国土地整理背景的分析,阐述了导致中国土地整理若干理念有悖科学的发展观,并通过案例,提出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确立正确的土地整理观"的基本思路.
本文结合白洋淀的具体情况,综合阐述湖库底泥资源化利用技术及其研究进展情况,底泥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试验表明,白洋淀底泥受到重金属铅、锌、镉的联合污染,利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