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cal dating of young glacial sediments from the source area of the Urumqi River in Tianshan Mount

来源 :第一届中国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ncomplete bleaching,which will lead to overestimation of age,still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problems in luminescence dating on glacial sediments.In order to test the bleachability of luminescence signals of mountain glacial sediments,nineteen young samples from different geomorphological positions and different sediment settings,in the source area of the Urumqi River in Tianshan Mountains,a key area of Quaternary glaciation study in China,were collected and dated using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OSL) dating methods.Equivalent dose (Dc) was determined by quartz SAR-SGC procedures.Results show that most of the samples suffer from varying degrees of overestimation.In general,glaciofluvial and lateral moraine till samples show relatively low residual doses (0-20.5 Gy); while subglacial tills,tills from terminal moraines,ground moraines and hummocky moraines,show higher residual doses (22.4-205.6 Gy).Reworked loessic sediments exhibit surprisingly high residual doses (24.1 and 46.5 Gy).Glaciofluvial and materials from lateral moraine (upper part) are recommended when sampling,while those from subglacial tills,terminal moraines,ground moraines and hummocky moraines should be avoided.
其他文献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系统中重要的有机碳库,其有机碳储量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植被碳储量的2-3倍,更是全球大气碳储量的2倍多。土壤有机碳储量的任何微小变化都有可能引起大气中CO2浓度的显著变化,进而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因此,查明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分布特征不仅对于研究地球系统各圈层之间物质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Future changes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due to changes in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and climate are subject to a large degree of uncertainties,especially for vegetation in the Tropics.In this stu
概化的等比假说是基于径流曲线数(SCS)法中模拟事件尺度下的地表径流的等比假说提出的.Budyko形式的模型适用于模拟多年平均的流域水量平衡,基于概化的等比假说一参数的Budyko形式的模型已被推导.该研究通过进一步将概化的等比假说运用到两个阶段的降雨划分中从而推导出四参数Budyko形式的方程.第一阶段,降雨首先被划分为地表径流量和总增湿量.第二阶段,总增湿量被划分为地下径流量和蒸发量.方程中的
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对亚洲夏季季风乃至北半球的环流系统都有重要的影响。土壤水分对于高原上的水能循环有重要的作用,然而数值模型中通常会高估高原上土壤水分。本研究使用陆面同化系统的土壤水分产品为数值模型 (WRF-ARW) 提供每日更新下垫面土壤水分条件,使用两套积云对流和微物理参数化方案模拟了2003年的五月份到八月份。模拟结果显示,两套参数化方案的模拟中,更新土壤水分的试验能够减少模型对降水模拟的误
RegCM4中存在多种积云对流,陆面过程和海表通量方案.这些方案对该模式的模拟能力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采用不同的积云对流(包括Emanuel方案和Grell方案,其中Grell方案又有2中不同的闭合方法可选),陆面过程(BATS方案和CLM方案)和海表通量方案(Zeng1方案、Zeng2方案和BATS1e方案),本研究探讨了西北太平洋区域RegCM4降水模拟对这些方案的敏感性.模拟结果表明:无论
会议
随着高分辨率雷达卫星TerraSAR,COSMO卫星提供的海量SAR数据,雷达干涉测量时序分析技术和方法逐渐面向大型的人工建筑物。大多数中小水库都是土石结构的坝体,存在坝体渗水和变形的隐患。水库坝体水泥表面的坝顶、迎水面以及覆盖稀疏草地的背水面都缺乏较为稳定的永久散射体,很难应用传统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PS InSAR)技术进行监测。
本文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了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过程,主要研究冷锋前暖区降水阶段和冷锋降水阶段的云微物理过程和潜热的加热冷却效应,并分析他们对这次暴雨发展的热力作用和降水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个降水阶段的主要微物理过程均以冷云过程为主,暖云过程为辅;暖区降水阶段的各微物理转化总量和转化速率远大于冷锋降水阶段;(2)雨水转化总量的72.6%来自于暖区降水阶段,而冷区降水阶段
大气气溶胶通过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及地面长波辐射影响全球能量平衡,对气候有着深远的影响。气溶胶的辐射强迫已经成为继臭氧亏损、温室效应之后又一个重要的大气科学研究领域。由于气溶胶时空多变性、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对光学特性认知的不足,目前对气溶胶气候效应的评估仍然处于低的认知水平,误差较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灰霾天气(细粒子污染事件)日益增多,对区域气候和大气能见度产生重要影响,迫切
植被变化改变了地表间的能量平衡和水分平衡态势,对流域水循环过程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进而引起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重新分配。以植被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为主线,选择滦河上游为研究区域,诊断了流域内的植被变化特征和水文过程变化特征,分析了植被变化对水文循环过程和流域水文模型参数的影响,建立了植被变化条件下的流域水文模拟技术,揭示了植被变化在流域水文过程变化中的作用。
目前地面降水率主要根据地面自动雨量站观测得到,而雨量站网密度过稀(空间分辨率不够),只是一个点的观测,缺少空间代表性,很难准确提供降水强度空间分布信息。尤其在偏远地区,其有限站点的测量不能代表整个山区的真实降水分布情况,而这些地方在强降水情况下特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因此如何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定量降水估计分析产品,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而雷达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另外,将降水率资料同化到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