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黄瓜花叶病毒(CMV)Fny株系RNA3全长cDNA克降,构建了5’商缺失和3’端缺失的运动蛋白(MP)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SDS-PAGE分析表明,经IPTG诱导,全长的及5’端缺失和3’端缺失的MP基因均能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高效表达。利用分离包涵体的方法,提纯了全长的C端缺失的MP。光密度扫描分析表明,提纯的MP纯度达96℅。利用提纯的MP免疫家兔,制备了MP及其两种
【机 构】
:
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stitute of Molecular Agrobiolog
【出 处】
: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六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黄瓜花叶病毒(CMV)Fny株系RNA3全长cDNA克降,构建了5’商缺失和3’端缺失的运动蛋白(MP)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SDS-PAGE分析表明,经IPTG诱导,全长的及5’端缺失和3’端缺失的MP基因均能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高效表达。利用分离包涵体的方法,提纯了全长的C端缺失的MP。光密度扫描分析表明,提纯的MP纯度达96℅。利用提纯的MP免疫家兔,制备了MP及其两种缺失突变体的持异抗血清。
其他文献
玉米和马铃薯田除草和药剂防治草地螟的试验结果表明,两者对草地螟的为害都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比较在玉米和马铃薯田不同时期除草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草地螟产卵前、1龄幼虫盛期(2龄幼虫前)、3龄幼虫期田间除草,均能获得显著的防治效果.另外,除草后杂草处理与否对草地螟的防效有一定的影响,除草后拾草深埋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防效.
根据香蕉束顶病澳大利亚分离物component1的核酸序列,设计了一对检测香蕉束顶病的PCR引物,在具有典型症状和用粗提病原接种的几个样品中成功地检测到合适大小的PCR产物。经核酸酶处理和植原体检测发现香蕉束顶为能机械传播的DNA病毒而不是RNA病毒或植原体引起的病害。用RsaI进行RFLP分析,发现存在两种情况。其中B-3可能与国外报道的一致,而B-1、B-5、B-7、B-8与国外报道的有差异。
1996年7月在陕西省户县、临潼等外繁制种基地,采集甜瓜、番茄病毒病毒源,应用鉴别寄主的生物学反应、血清学反应和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等方法进行病毒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上述地区甜瓜和番茄花叶和畸形症状的病毒为黄瓜花叶病毒(CMV)。
1995 ̄1997年连续3年在保定、唐山、秦皇岛等地对天然植物性抗病毒制剂VA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表明VA对辣椒病毒病、番茄病毒病和草莓病毒病具有明显的防病增产作用,其防效为38.6℅ ̄74.3℅,增产率为27.7℅ ̄53.0℅。室内测定表明VA对CMV引起的辣椒病毒病和TMV引起的番茄病毒病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病株的花叶、卷叶等症状在喷施VA后可以减轻,新叶完全展开,防效为32.8℅ ̄63.7℅
该研究证明苏云金芽孢杆菌体外添加粘质沙雷氏菌分泌的几丁质酶粗提物可以明显地提高其对棉铃虫的杀虫效果。将该实验室前期工作中克隆所得的8.0kb几丁质酶片断亚克隆至6.5kb,连接于苏云金杆菌-大肠杆菌的穿梭载体pHT370上,构建成重组载体pHT7065,转化大肠杆菌后,几丁质酶基因获得表达,利用电击转化的方法,将pHT7065转化BtHD73菌株,在电容21.5uF,电压8.0kv条件下,可以得到
1991 ̄1996年连续几年采用水稻主要品种在不同气象、不同氮肥条件下的抗病性鉴测试验研究和大田系统调查,整理分析了陆良县前24年历史资料,掌握了稻瘟病发生规律,成功地组建了陆良穗瘟发生趋势预测式:Y〈,1〉=1.41275+0.65573X〈,1〉+2.3317X(9-X〈,2〉)-1.5433X〈,3〉+2.20743X〈,4〉。1994 ̄1996年连续在3.43万公顷(次)稻田上进行预报应用
根据蔬菜抗病育种的需要,该文概述了自1935年起,60年来中国对蔬菜病原菌致病力分化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三种蔬菜的病毒病、四种蔬菜的真菌病和两种蔬菜的细菌性病害。研究的内容涉及到病原菌的种群动态、病原菌菌系、株系及生理型分化的情况。
该文报道三七根腐病复合侵染中病原细菌的研究结果。病菌从根部侵入,引起根腐,叶片褪绿变黄或青枯,病菌随病残体、土壤和种苗传播。病菌在金氏B培养基上菌落圆形,灰白色,略凸起,边缘整齐,半透明,湿润光滑,不产生荧光色素,菌体杆状,直或稍弯,革兰氏染色阴性,具1 ̄6根极生鞭毛。积聚β-羟基丁酸盐颗粒,氧化酶、精氨酸双水解酶呈阴性,烟草过敏反应,马铃薯软腐阴性,人工接种发病症状与田间症状相似,发病率达90℅
1994 ̄1995年采用选择当地有代表性、不同轮作方式的地块,定点定期系统调查的方法明确了以下问题:大豆重迎茬种植导致胞囊虫病加重发生,随着重茬年限的增加,单株胞囊数显著增加,大豆生长发育受抑制;大豆根瘤数、侧根数降低,营养源供应不足地上部鲜重下降,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显著减少,减产17.5℅ ̄40.9℅。采用大豆种衣剂26号、1号和拌种剂HF-I号和HF-Ⅱ号拌种防效均在65℅以上,说明重茬减
茶扦插苗根腐性苗枯病在广西各地苗圃中普遍发生,造成重大的损失,经鉴定Pythium spinosum是该病的重要病原菌之一。生理测定表明,该菌生长温度范围7 ̄35℃,最适温度25 ̄30℃,高湿度下生长良好,最适pH7.0 ̄8.2,CA基质有利于繁殖体形成。对光照无特异需求,紫外灯照射生长减缓。这是剌腐霉对茶扦插苗致病性的首次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