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文分割方法的鄱阳湖流域入湖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

来源 :中国水利学会第五届青年科技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l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点源是影响地表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为研究鄱阳湖流域非点源污染情况,选取鄱阳湖入湖主要河流为研究对象,在主要河流入湖控制站对流域径流量及水质进行同步监测,在基流分割基础上,应用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公式,探求氮磷径流入湖负荷流失规律.结果表明:2008年赣江、抚河、信江、饶河(昌江和乐安江之和)、修水等五大河及博阳河、西河入湖氨氮和总磷的污染负荷(溶解态)分别为41074.81 t和9 114.94 t;在总量组成中,非点源是入湖污染物主要来源,占总入湖负荷的68%~76%;在空间分布上,入湖五河中赣江对入湖非点源污染负荷的贡献占绝对优势,其他人湖河流的非点源污染总贡献率仅占1.35%~11.20%.
其他文献
完成委内瑞拉超重油典型性质分析.典型的委内瑞拉超重油密度为1.0102g/cm3,API度为8.6,硫含量4.08%,酸值3.0mgKOH/g,镍+钒含量482μg/g,常温不流动,开采和改质加工难度极大.本文对委内瑞拉超重油四个正在运行的改质厂进行了研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5个(掺稀、减压渣油焦化+馏分油加氢处理、常压渣油焦化+馏分油加氢处理、延迟焦化+中压加氢裂化+馏分油加氢处理等)改质技术方案
以苏丹喀土穆炼油有限公司220×104t/a加工苏丹高酸高钙稠油延迟焦化装置为例,分析了进行高酸高钙重质原油延迟焦化工艺技术开发的必要性和关键技术,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结合工程建设和实际生产应用情况,阐述了工艺流程方案优化及采用适当管道和设备的材质等级、电脱盐脱水脱钙、中段循环油作急冷油、双面辐射附墙燃烧加热炉、分馏塔在线洗盐、冷切焦水分质处理等防腐、防结焦、安全环保措施及应用效果,可为类似
本文通过对辽河油田稠油热采井套损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热应力作用、油层出砂、封隔器失效、预拉应力不合理、注汽参数不合理、地层热膨胀径向力等是造成热采井套损的主要原因,其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提高完井质量、保护水泥环、采用高质量井筒隔热技术和优化套管组合等.现场实验证明,这些预防措施能够针对辽河油田的实际情况,有效减轻热采对油层和套管的损坏作用,延长稠油井的寿命,对提高稠油热采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了利用热管技术实现油井地热自平衡,从而进行稠油井筒降黏的技术.该技术应用重力热管降低流体热量损失,提高井筒上部温度,达到井筒降黏的目的.文章根据重力热管作用原理,结合井筒传热过程,建立了地热自平衡井筒温度分布模型,应用该模型分析了不同油井条件和不同生产条件下的井筒温度剖面改善情况和热损失情况,进而分析了地热自平衡井筒降黏技术所适应的油井条件.最后根据华北油田楚32试验井的现场应用情况,分析
构建了一套由二级溶气气浮、活性污泥、曝气生物滤池及活性焦吸附工艺组成的中试装置处理含大量难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且氮磷元素缺乏的辽河油田稠油废水.试验运行185d,最终出水COD低于50mg/L,达到国家和地方污水排放标准.环境电镜扫描表明反应器内微生物生长旺盛且无污泥膨胀的现象发生,微生物菌群主要为丝状菌和杆状菌;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分析表明活性污泥反应器内优势菌为
本文分析了内陆核电建设可能给水资源管理带来的新挑战,在深入研究国内外相关管理经验和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内陆核电站水资源的管理应分为三个层次,即前期的规划设计阶段的管理、正常运行期的日常管理及突发性事故的水安全应急管理.对前期规划设计阶段的管理,论述了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前介入内陆核电站前期工作的必要性及介入形式;内陆核电正常运行期的水资源日常管理方面,主要阐述了取用水要求、水处理及水质监测要求、专业人
呼伦湖是著名的旅游风景区,近年来呼伦湖水量骤减,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加剧,对其湖泊旅游功能造成很大破坏.选取人类对呼伦湖影响最为显著的区域小河口一带2007年水质实测数据,运用水污染损失率为基础的评价方法,对呼伦湖旅游功能损害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呼伦湖水污染对该湖旅游功能的损害程度已接近中等水平。
本文建立了土地分类系统与河流地貌单元特征相结合的河流廊道尺度景观类型分类体系.利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和3S技术,发展了河流廊道尺度下考虑边滩、江心洲等河流地貌单元特征的景观异质性定量分析方法,可在河流廊道尺度上进行景观格局分析,从而反映河流廊道景观的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景观格局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景观格局的空间特征分析和变化分析,并利用河流廊道尺度下的景观异质性定量分析方法对瓯江目标河段的景
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是影响其绿洲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因素.近年来,人类活动对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加剧,生态用水被大量挤占,干旱对天然绿洲生态系统的影响作用日趋显著.基于内陆河流域水资源与绿洲稳定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水分驱动的天然绿洲生态干旱及其演变特征,并根据生态干旱的内在和外在表现,提出了以NDVI、潜水埋深与植被生存临界水位、河流断流长度等为代表的内陆河流
磷化氢(PH3)是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气态载体,在光照条件下消耗,可能存在"耦合温室效应".本文研究了西南黄海海滨湿地芦苇带、盐蒿带、米草带和光滩带4个典型植被带磷化氢气体的释放通量,并测定了气体样品中,的温室气体(CO2、CH4、N2O)浓度.结果表明,海滨湿地大气中普遍存在PH3气体,盐城温带海滨湿地的PH3释放通量为-230~276 ng/(m2·h),其释放过程可能是土壤释放与吸收两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