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丹地区下泥盆统益兰组的腕足动物群新认知

来源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7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manz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泥盆统益兰组主要分布于广西南丹地区.在南丹莫德剖面,益兰组的大部分均有很好的出露.剖面底部存在一断层,其与下伏地层关系不明.益兰组岩性变化体现了早泥盆世海侵背景下南丹地区从浅水沉积环境向深水沉积环境过渡的变化过程。益兰组的三个岩性段内均含有十分丰富的腕足动物化石。下段中的化石多以内核及外模方式保存,而中段和上段中的化石则多保存为完整的壳体。从化石组合面貌来看,益兰组的腕足动物化石可以划分出上下2个完全不同的动物群或组合:下部的Rostrospirifer-Xenostrophia动物群和上部的helenathyridine动物群。
其他文献
Early Neoproterozoic (Tonian) palaeontology is hampered by the restricted Precambrian strata and widely spreaded metamorphism during the geological history,alth
本研究报道了蓝田生物群中的一种埃迪卡拉型化石Obrisianalinearis(新种),这类化石最早报道于俄罗斯的白海生物群.O.linearis恢复为由若干毫米级的、直立的圆筒顺次相连所组
晚奥陶世晚期发生了地史时期的一次重大生物灭绝事件-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笔石作为当时海洋中的主要浮游生物类群,在此次灭绝事件中不仅物种数量大幅减少,其地理分布范围
调查区地处东准噶尔南部,博格达山东段,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准噶尔-哈萨克斯坦板块、准噶尔微板块内.沉积环境分析:上奥陶统庙尔沟组的岩性主要为沉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砂岩、
埃姆斯阶的底界最初是以牙形刺Polygnathusdehiscens的首次出现定义,之后,由于Pol.dehiscens系统分类的改变,确定埃姆斯阶底界的依据发生了变化.考虑到上覆和下伏地层中其他
笔者近年在贵州桐梓Llandoverian石牛栏组珊瑚-层孔虫礁相中发现丰富的花瓣海百合科新材料,藉此讨论花瓣海百合科的系统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和形态演化.本文将对其中比较典型
Nisusia(艾苏贝属)1905年建种以来,已有40余种,凯里生物群中的艾苏贝多达400多件,壳体中等到较大。贵州剑河八郎寒武系凯里组和清虚洞组均含有艾苏贝(Nisusia),艾苏贝种群的发
多年来在陕西南部发现的笔石相剖面主要位于紫阳县和岚皋县,紫阳剖面岩石地层单位为陡山沟组和五峡河组;岚皋剖面位于五峡河组.陡山沟组主要是由浅灰色石英砂岩、浅灰色粉砂
Zhangshania typica Li et Zhang于1990年首次被李善姬等人在四川峨眉发现,自那之后再没有新的报道,直到去年相隔20余年之后才在昆明寒武系第二统(沧浪浦阶)红井哨组底部发现
剑河生物群中三叶虫非常丰富,共计16属。八郎清虚洞组中上部剑河生物群中掘头虫类三叶虫的发现有比较重要的科学意义。剑河八郎清虚洞组中上部掘头虫类的发现填补了清虚洞组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