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抛投料稳定问题是大江大河中截流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结合三峡工程三期截流模型试验成果,对高落差、大流速情况下抛投体的稳定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供参考.
【机 构】
:
三峡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宜昌) 长江科学院宜昌科研所(湖北宜昌)
【出 处】
:
2003年第一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抛投料稳定问题是大江大河中截流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结合三峡工程三期截流模型试验成果,对高落差、大流速情况下抛投体的稳定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供参考.
其他文献
研究了La掺杂对SrBiTiO铁电介电性能影响.当La含量为0.75时得到剩余极化2P极大值为17.8μC/cm,同时介电常数呈现极大.随La掺杂浓度升高,相变温度T降低.
分析了n型半导化TiO压敏陶瓷中晶粒间界处的受主态性质,得出为晶界受主态的能级是多级化的;利用晶界平衡热电子发射势垒模型,合理地解释了该材料的I-V非线性特征;从理论上推导出了非线性系数α正比于晶界电压,且与晶界受主态的分布函数有密切关系.
测量了BiTiO陶瓷及其A和B位掺杂的系列材料介电损耗.在温度损耗谱上观察到一损耗峰,通过氧处理和内耗等相关实验手段,证实该峰(P1峰)是与氧空位有关的弛豫峰.同时观察该峰随不同掺杂类型的变化,分析了BTO陶瓷B位掺杂对铁电性的影响.
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锆钛酸铅(Pb(ZrTi)O-PZT)/二氧化硅透明纳米复合材料.在740~800℃温度下热处理可得到PZT纳米微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PZT为钙钛矿结构,而二氧化硅基体为非晶态.从10K至室温对样品进行了荧光分析,纯的二氧化硅基体在3.2eV处出现一较强的发光峰,在2.65eV处出现一较弱的发光峰.PZT微晶掺入后此两峰受到抑制,新的发光峰出现在2.3eV处,该峰
在Pt/TiO/SiO/Si衬底上,用金属有机物分解法(MOD)制备了SrBiTaO(SBT)铁电薄膜.研究了SBT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以及它的电学性能,结果表明SrBiTaO铁电薄膜具有良好的抗疲劳特性,在经过10次极化反转后其剩余极化强度P变化不大,约为3﹪,并且漏电流较低,在测量电压为1V时,漏电流密度为5.73×A/cm.
用全电势线性缀加平面波法(FLAPW)计算了KTaNbO铁电相和顺电相的态密度、能带结构.通过对两相态密度的对比分析发现,在铁电相,钽原子的d电子和氧原子的2p电子以及铌原子d电子与氧原子的2p电子之间存在强烈的轨道杂化,对能带的分析也得出同样的结论.这种轨道化对KTaNbO铁电性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钽原子在四方铁电体KTaNbO中的作用与在纯钽酸钾中的作用有明显的差别.
先给出了PbZrTiO(PZT)陶瓷材料在低温下变温XPD分析结果,证明了超晶格的出现与材料的微结构变化有关.测试了该样品在低温下的疲劳性能.与超晶格出现以前相比,其疲劳寿命有所提高,这对于PZT材料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北京市北环水系转河段工程是一项集水利、环境、绿化景观于一身的综合性工程,在满足城市防洪的前提下,使河道的功能趋于多元化——防洪、排水、通航、休闲.是一条建筑景观概念设计先于水工设计的河道,开创了水工设计的新思路.
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拟采用迷宫堰作为溢洪道流堰,为经济合理的确定迷宫堰各项技术参数,选定泄流能力最大的迷宫堰平面布置形式,对四宫梯形、五宫梯形、四宫曲线型三种迷宫堰平面布置方案进行了水工模型试验.本文通过这次水工模型试验,分析研究了迷宫堰这一国内新引起的溢流堰型的泄流能力,并与陈家院水库迷宫堰水工模型试验成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本文介绍了非牛顿流体不同于牛顿流体的一些异常特性和本构关系.实验观察表明,非牛顿流体存在剪切稀化、爬杆、射流鼓胀及无管虹吸等现象.根据非牛顿流体的表现粘度是否随时间变化,可分为时变性与非时变性非牛顿流体.非时变性非牛顿流体又可分为:宾汉流体、伪塑性流体、膨胀性流体及卡森流体等.时变性非牛顿流体又可分为触变性流体、流凝性流体及粘弹性流体.对于不同的非牛顿流体,相应的本构方程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