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背景及目的:微创单髁置换术(UKA)相比经典手术,切口更小,手术视野更小,对术者要求更高。特别是一些初开展此技术的手术医师,对UKA理念理解不深以及手术经验缺乏,术中常常发生一些技术性失误。术中MCL功能保持完好,对于单髁置入假体稳定,膝关节良好功能的获得意义重大。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微创单髁置换术(UKA)相比经典手术,切口更小,手术视野更小,对术者要求更高。特别是一些初开展此技术的手术医师,对UKA理念理解不深以及手术经验缺乏,术中常常发生一些技术性失误。术中MCL功能保持完好,对于单髁置入假体稳定,膝关节良好功能的获得意义重大。
其他文献
目的:髌骨骨折内固定失败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失败多由手术技术失误导致。关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尚无相关文献详尽阐述。本文中我们介绍双张力带技术治疗髌骨内固定失败。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科共收治了6例髌骨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4岁(23~49岁)。根据AO骨折分型,6例患者初次骨折类型为C1型3例,C2型1例,C3型2例。根据骨折形态学分型,
目的:全膝置换是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是一种不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在股骨髁上区域,发生率为0.3%-2.5%,由于假体的存在,临床治疗时较为困难,我院自2009年3月-2015年3月共收治11例膝关节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例,本文目的是探讨采用钢板+植骨或旋转铰链膝翻修治疗膝关节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病例使用硬外麻醉6例,因腰部疾病采用全麻5例,手术切口根据骨折不同部位来确定,除骨折线位于股骨外
目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针对早期股骨头坏死,尤其是年轻患者的治疗仍是骨科医师所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传统减压植骨术+自体/异体植骨术与改良减压植骨术+自体/异体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术前CT对预防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2014年4月至2015年7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25例25个椎体,其中男性11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76.6岁(58-88岁),19例患者有跌倒史,6例无明显外伤.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椎体内移动、二次撑开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 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采取经皮穿刺、球囊撑开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84 例(94个椎体),均为受伤或出现明显腰痛<1个月,伴有局部压痛、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随机分为二次撑开扩张组及 单次扩张组。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及内固定分期治疗踝关节开放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开放性骨折脱位Collins-Temple Ⅲ-Ⅳ型共27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6岁(19-64岁),采用彻底清创,I期跨关节外固定架,辅以克氏针固定,2例同时应用VAC处理创面。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成形联合修复缝合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在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中,选择60例患者行关节镜下成形联合修复缝合术,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功能评分以及复查MRI手术疗效评价。
骶骨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伤情较重且常合并多脏器损伤,伤后对合并腰骶丛损伤的漏诊、误诊较多,加之临床上对骶丛损伤是否早期治疗仍存在争议,因此临床上陈旧性骶骨骨折合并骶丛神经损伤功能未恢复的病例呈上升趋势。对于骶骨骨折合并骶丛神经损伤的治疗,是否需要早期手术探查减压、手术减压指征、手术入路、减压后固定方式等目前仍有争议。
目的 探讨应用掌背动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4年01月至2016年01月,采用掌背动脉皮瓣急诊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16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18-55岁,平均32岁。损伤原因:电锯伤8例,电刨伤5例,玻璃划伤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