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MSCT脑血管造影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安全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费用低廉,检查时间短,弥补了过去仅靠横断位影像不易观察脑血管病变状况的不足。在MSCT脑血管造影中采用MPVR血管成像技术可使脑血管得到最佳显示,更为方便快捷、灵活清晰,更接近于DSA图像,结合VR成像技术则有助于获得全面的诊断信息。可给临床医师提供有一个更直观的脑血管解剖结构,尤其是对不能做DSA脑动脉造影的病人,作为脑血管疾病的筛选
【机 构】
:
浙江省诸暨市中医院,浙江诸暨 311800
【出 处】
:
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交流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SCT脑血管造影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安全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费用低廉,检查时间短,弥补了过去仅靠横断位影像不易观察脑血管病变状况的不足。在MSCT脑血管造影中采用MPVR血管成像技术可使脑血管得到最佳显示,更为方便快捷、灵活清晰,更接近于DSA图像,结合VR成像技术则有助于获得全面的诊断信息。可给临床医师提供有一个更直观的脑血管解剖结构,尤其是对不能做DSA脑动脉造影的病人,作为脑血管疾病的筛选不失为一种有效筛选的方法,很有实际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对老年性痴呆中药临床干预进行了探讨。近年来,中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研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AD的遣方用药原则趋于一致,研究缺乏探索性。2、AD的中药临床干预研究求大求全,针对性差。3、AD的中药临床干预研究转向防治MCI,但有待深入。4、AD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严重滞后。进一步研究应针对这些特点加强有效治疗中药或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方案的研究与开发。
目的:为寻求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促进糖尿病中医诊断科学化、规范化。运用现场调查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上海市杨浦区延吉街道社区119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中医证候的流行病学调查,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与气虚证和阴虚证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参照方药中等主编的《实用中医内科学》、《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常见症状和临床报道。选出14个基本证候: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火热、痰湿、血瘀、内风、气
目的:观察益气散聚方在"聚证"学说指导下治疗代谢综合征肥胖高危人群的临床疗效。方法:以30例健康志愿者为参照,将45例中心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予益气散聚方和安慰剂治疗10周,观察治疗前后一般状况、胰岛素抵抗、相关炎症因子及纤溶系统因子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肥胖人群胰岛素抵抗指数、C反应蛋白、游离脂肪酸、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均有升高,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下降;治疗后,中药组体
肝血管瘤是肝脏常见良性肿瘤,好发年龄组为30~50岁,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5~10。我科于2001年8月~2006年4月共收治肝血管瘤56例。现就肝血管瘤的CT,MRI诊断及介入治疗作汇报。
肺内弥漫性病变种类繁多,影像学表现形态复杂,能够手术得到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很少,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是可以选择的一种确诊方法。现将我院近五年来在CT下穿刺切割活检的64例进行分析,以探讨该检查方法对肺内弥漫性病变进行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可行性。
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或形成瘘道以及食道气管瘘是临床治疗棘手问题。我科于2003年5~2006年7月共收治食道狭窄或瘘患者12例,分别进行了吻合口狭窄球襄扩张及支架置入术,食道瘘行支架置入封堵术,所有患者于术后3~5d康复出院,临床疗效确切,现总结分析。
肝肾囊肿的硬化治疗是通过破坏具有分泌功能的囊壁细胞,使之变性,凝固,产生无菌性炎症,使囊腔粘连,闭合,逐渐吸收,且不影响其正常功能。本文63例80个囊肿均通过此法抽液,用无水乙醇彻底冲洗,充分硬化,一次治疗就达到了满意疗效。与常规外科手术相比此法免去开刀之苦,当天就可回家,治愈率高,且费用远远低于外科手术,同时保留了重复治疗的机会。因此此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有学者指出,囊腺瘤为一潜在的恶性病变。在组织学检查中,若未发现有上皮不典型增生,可认为是良性;若见有上皮不典型增生但尚没有向恶性转化,应考虑为潜在恶性。肿瘤的大小也有助良恶性的鉴别,直径1~3cm的小肿瘤多为良性;5CM左右的肿瘤属恶性边缘;直径8cm以上的肿瘤为恶性。本病的CT主要表现为右下腹的囊性肿块,诊断应该不困难。值得注意的是肿块较大时往往与右侧子宫附件较近,可能误诊为子宫附件的囊性肿瘤,
自从1998年多排螺旋CT(MDCT)问世以来,CT的扫描技术和临床应用都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98年出现4层螺旋CT,2000年出现8层CT,2001年出现16层CT,在第90届2004年RSNA北美放射年会上,全球各大CT生产厂家纷纷推出目前最先进的64层螺旋CT,其在扫描技术上有了较大的变革,随着硬件和各种高级临床应用软件层出不穷,多排CT技术的应用范围涵盖了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消化道疾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有近百年的历史,由于早期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使用的多是高能核素,这些核素的防护较难,患者及医护人员的防护安全得不到保障,同时缺乏治疗计划系统和相关的定位引导设施,治疗精度大打折扣,临床运用进展缓慢 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释放低能Y射线的低能核素,如(125)I、封闭式粒子的研制成功和投入临床使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出现、CT引导方面设备、技术的快速发展等,使得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