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介绍了40Ah CPV电池的设计特点及主要性能,并与美国同类产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0℃、10℃时电池的容量最高,30℃时的容量达到10℃时容量的92﹪,改善了电池的高温性能;10℃环境下搁置72h的荷电保持能力为79﹪;电池重量比能量达到了64.9wh/kg,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
【机 构】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天津市)
【出 处】
:
第二十六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40Ah CPV电池的设计特点及主要性能,并与美国同类产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0℃、10℃时电池的容量最高,30℃时的容量达到10℃时容量的92﹪,改善了电池的高温性能;10℃环境下搁置72h的荷电保持能力为79﹪;电池重量比能量达到了64.9wh/kg,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
其他文献
针对电极工作电流密度高的情况,本文选择在锌电极中添加少量析氢过电位较高的金属作为代汞缓蚀剂,来解决锌电极的析氢问题.在试验中,使用了析氢过电位较高的三种过渡族金属作为代汞缓蚀剂共同添加到锌电极中,并制作成实际应用的锌银试验电池,详细考察了电池的析气情况和放电性能,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结果.
一般认为,引起MH/Ni电池自放电的主要因素有三个:(1)正极活性物质的自分解并伴随着O的析出;(2)正极NiOOH与电池体系中的H反应而被还原;(3)含N物质的梭式反应.本文以AAA型MH/Ni电池为研究对象,从电解液组成,正极添加剂和隔膜三个方面着手,采取措施降低电池的自放电率,以期提高其储存性能.
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的充电过程伴随着放热反应过程,因此造成电池充电过程中发热较大,影响电池的充电效率,特别是在大容量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上体现尤为明显.为了解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受温度影响的电化学行为,本文特通过研究我公司研制的100Ah方形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QNF100,对大容量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在高温40℃和55℃的充放电特性作初步探讨.
利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了多种金属/硅的多层薄膜电极,采用SEM方法测得硅层的厚度约为30纳米,金属层的厚度为10-20纳米,各层薄膜均匀致密,相互接触良好.XRD实验表明得到的薄膜材料为非晶型.循环伏安法和充放电性能的研究,比较了不同金属/硅薄膜金属电极在锂离子电池体系中作为阳极材料时锂离子嵌入脱出峰位置的差异,以及在充放电实验中所体现的循环性能差别.
本文介绍了AGV车(激光导向车)用少维护匐镍碱性蓄电池GNG65的研制情况,该电池采用新型刚性隔极物,并根据AGV车的用电特点,对电池内部结构设计进行了调整,使电池的充电效率显著提高.电池采用阀控式气塞,使电池既能排出充电时产生的气体,又可防止外部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对电解液的污染,使该电池的维护周期得到延长.
本文围绕绿色二次电池新体系、新方法和现有体系的改进,针对绿色二次电池发展的基础性和前沿性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相关的研究策略与前沿技术,并提出发挥我国的资源优势,创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二次电池新体系,提升我国在此领域的创新能力,解决绿色二次电池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安全性、性价比等关键问题,推动我国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本文采用球磨扩散法制备了LaMg(NiCo)(0≤x≤0.5)合金,即用球磨同混合好的合金粉于900℃恒温9小时,冷却后得到合金样品,考察了合金中钴含量对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本文利用新型粘合剂和电池制造厂家设备制备成品镍氢电池,考察成品电池的性能;找出粘合剂的最佳加入量;寻求较好的工艺条件;初步探讨粘合剂在电极中的作用机理.
作者对复合氧化物REMnO(RE=Dy,Ho,Er,Tm,Yb和Lu)在碱性溶液中催化氧还原的活性研究[4]发现:不同稀土的化合物其催化活性差别很大;催化活性不仅与其氧含量有关,还与其氧在结构中的稳定程度有关.本文选取ErMnO对其稀土位和锰位分别用其它元素进行掺杂调变,或者在两个位同时调变,以考查提高其催化活性的途径.
从LaNIO的B位掺杂出发,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高催化活性的Fe离子的LaNiFeO型电催化剂,并首次将LaNiFeo催化剂制备的双功能氧电极初步应用于二次金属氢化物-空气电池.结果表明:使用LaNiFeo为催化剂的电池性能较高,电池放电容量的衰减较小.双功能氧电极在152小时的充放电循环时间内保持比较好的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