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冬季植物景观现状调查与营造分析

来源 :上海市林学会2014-2015年学术年会暨华东六省一市林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ord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冬季植物景观的缺乏是限制人们冬季外出的一个重要因素.随机调查的298名调查者对杭州城市冬季植物景观进行评价,只有11.7%的调查者认为杭州城市冬季植物景观的配置很好.调查者认为杭州城市冬季景观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冬季开花的植物种类和数量太少,色彩层次感不够,缺少冬季供游客休憩游玩的开阔空间,缺少观干和观果树种等.对杭州市冬季观赏植物种类的调查也发现,杭州市有主要冬季观赏植物44种,观花类24种,观果类10种,观干类9种,观芽类1种,主要存在种类少、新植物种类应用少、乡土植物应用少等问题.因此,加大冬季观赏植物的引种和筛选,加强观赏植物的色彩选择,营造合理的游憩空间是提高杭州城市冬季植物景观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介绍了上海地区玉露蟠桃日光温室加温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日光温室构建、保温与通风设计、升温与加温技术、温室内温湿度管理、花期管理技术措施、生育期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供参考。
樱桃球坚蚧(Eulecaniumcerasorum)是上海首次发现的新害虫,孕卵率高繁殖能力强,具有快速扩散和蔓延的趋势.为有效控制虫害发生,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结合的方式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樱桃球坚蚧在上海地区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枝条上越冬,翌年4月上旬始见雄成虫,终见于5月上旬,4月下旬为雄成虫羽化高峰期.每个受精雌成虫平均孕卵6323粒,卵期45
以"三地融合"为主线,通过对绿地、林地、湿地三地资源数据空间叠置分析,初步选定29块典型区域,并根据绿、林、湿各项指标数据要求,拟框定嘉定菊园、松江泖港、闵行浦江、浦东滴水湖区域4块区域为"三地融合"典型区域的潜力空间,进而为郊野公园规划建设提供参考;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根据"三地融合"一张图布局,对现有典型区域的三地融合形式,基本特征及市民游憩内容等现状情况进行调研,并围绕市民的
蜡梅是中国特有的、广泛栽培的冬季开花植物,栽培历史悠久.利用cpDNA和AFLP标记对野生和栽培群体的蜡梅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比较揭示栽培群体的地理起源.3个cpDNA片段共检测出9个单倍型,基于cpDNA数据,野生群体比栽培群体有更大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和较小的基因流.AFLP也支持这一结论.超过40%的单倍型在野生和栽培群体中共享,并且共享的单倍型来自多个不同野生群体,表明蜡梅为多地起源
根据城市区域湿地受土地利用、缓冲带特征和胁迫因子等影响,划分人为干扰强度等级,通过设置不同干扰强度的18个典型样地,研究人为干扰对城市区域湿地生态系统植被、水环境和土壤等要素变化的影响及其主要退化因子.研究表明: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不断增加,物种丰富度指数(S)呈现降低趋势,均匀度指数(J)则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沉水植物和原生植物的数量和重要性大幅降低,人工栽培种逐渐占据主导作用;水体CODcr
本文以上海市金山石化城区的行道树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该区域内的行道树应用情况,分析探讨了该研究区所应用树种在多度、频度、相对多度、相对频度、常用系数和树木存留率等指标的数量特征栽植模式。结果表明:(1)该研究区内70条道路均栽植了行道树;运用了11个树种,常绿树种包括香樟、广玉兰、杜英和女贞等4个,落叶树种包含悬铃木、银杏、无患子、垂柳、国槐、刺槐和垂柳等7个。在总体上,行道树树种的应用契合上海地
刀状黑黄檀和黑黄檀无论是在木材解剖特征和植物学特征上均难以分辨,经木材解剖特征和植物特征比对,证实二者系同一树种,所以应将二者合并,只保留刀状黑黄檀这一树种名称,黑黄檀作为异名。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花木作为一种美化环境、装点生活和陶冶性情的绿色饰品,市场前景愈发看好。泰兴作为农业大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将花木作为林业绿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力发展花木产业,使之成为大地增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林业绿化的新亮点。
杭州市蜡梅栽培历史悠久,宋代以来,就开始种植,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广泛栽培,留下众多蜡梅古树资源。本文对杭州地区现存的17株古蜡梅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其生长和保护状况,并对如何开展杭州古蜡梅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以实地调查的方法对杭州市具有代表性的五类水域类型的滨水区植物景观进行调查,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重点对5处滨水植物群落进行分析,从水体、驳岸、植物应用等方面分析其主要特征和植物配置方式,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营造滨水区域生态修复型植物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