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高分辨超声在脑胶质瘤术中应用技术——组织病理学对比研究

来源 :第二届血管和浅表器官国际超声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xy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改进术中超声技术,评价超声在脑胶质瘤术中对判断残余肿瘤价值。方法:应用改进后脑肿瘤术中超声技术,在37例拟行肿瘤根治术脑胶质瘤患者常规手术术终行超声检查,将超声影像与病理组织学对比。结果:应用术中超声诊断残余肿瘤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5.71%、98.34%和95.25%。结论:通过改进检查技术,获得高质量影像,超声可以作为术中判断残余肿瘤的安全可靠的影像手段。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低浓度布比卡因配伍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母婴的影响.50例年龄21-30岁,足月、初产或经产、单胎、头先露,胎儿情况正常,无明显头盆不称.自愿接受用于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组(A组),50例同等条件未要求分娩镇痛产妇为对照组(B组).当产程进入活跃期时选两点穿刺置管法:一般选用L1-L2和L4-L5间隙,分别向头及尾置管3cm,置管成功后,第一产程进入活跃期,宫口开大至2-3c
本文观察了使用普林格尔多系统数码治疗仪对产后血清垂体泌乳素(PRL)水平及泌乳的影响.选择2004年10月-2005年5月在我院住院足月妊娠分娩的产妇105例,随机分成剖宫产观察组、平产观察组及各对照组四组,其中观察组应用普林格尔多系统数码治疗仪对产妇、进行乳房理疗.利用放射免疫法分别对产妇的产前及产后血清垂体泌乳素水平进行测定和对比观察.产后24小时刻宫产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渍PRL水平比较、平产
本文探讨了月经量减少的病因、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对2002年3月至2005年4月在某院不孕症门诊及住院的月经量减少67例病人进行检查、治疗并观察疗效.月经过少原因宫腔因素占61.12%,53例患者经病因治疗后,再予小剂量阿斯匹林加人工周期治疗3个月,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厚于治疗前P<0.05,月经量改善有显著差异.月经过少主要原因系宫腔因素所致,人工周期加阿斯匹林治疗可改善内膜发育,增加月经量.
近年来,子宫内膜癌发病率早上升趋势,目前对此病尚缺乏较理想的肿瘤标记物以协助早期诊断,监测病情变化和预测预后.本研究检测了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CA125水平,并与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结果比较,以探讨其对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等方面的临床价值.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60岁以后增加显著,平均每10年发病率增加1倍。房颤患者的病死率是无房颤者的两倍,缺血性脑卒中是病死率增加的最主要原因,而房颤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使危险性增加将近5倍,其发生率也随年龄而增加。因此,对房颤患者,尤其是老年房颤患者,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重要性进行评价。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生率为0.4%~2.0%,60岁以上5%~10%: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在器质性心脏病中明显增加,需行二尖瓣手术的为50%,先心病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和Ebstein心脏畸形在25~40岁为>40%,60岁以上>60%。Fontan类手术后和冠心病也可合并心房颤动。本文介绍了心房颤动迷宫手术的发展,并就其发展进行评价。
本文介绍了老年心房颤动(AF)的流行病学的特点,论述了AF的抗凝治疗及老年患者的治疗对策,并就老年AF的射频消融和起搏治疗进行简述。
本文就心房颤动复律的问题分三个部分进行介绍:1、复律的基本理论和近代认识,2、应用的注意事项,3、近年来房颤电击复律临床应用和研究概况。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不仅发生率高,而且危害性大。Framingham的资料表明,去除一切可能的影响因素之后,心房颤动组的死亡率是对照组的2倍,可见心房颤动不是一个良性心律失常,其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心房颤动相关的心电现象十分多见,几乎所有的重要的心电现象几乎都与心房颤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本文重点探讨与临床密切相关、有重要意义的一些心电现象。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房颤的治疗仍然是当前心律失常治疗中的最薄弱环节,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长期治疗的疗效较差,而且可能有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是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因此,非药物治疗的手段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包括外科迷宫手术、导管射频消融、植入心房除颤器以及起搏预防房颤的发生。本文介绍了非药物治疗手段的进展,并就我国房颤治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