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NCEP资料,对2007年8月25日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强暴雨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垂直环流特征、不稳定条件和水汽输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强暴雨天气过程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是西伸到青藏高原东部的副热带高压、生成于青藏高原中部的热低压及自高原北侧移入的冷温槽.(2)高原东北侧的冷空气移上高原后,呈楔形插入来自高原南侧西南暖湿气流的下部,高低层之间产生的强风切变和暴雨区上空形成强盛上升气流为
【机 构】
:
青海省气象台,青海西宁,81000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NCEP资料,对2007年8月25日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强暴雨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垂直环流特征、不稳定条件和水汽输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强暴雨天气过程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是西伸到青藏高原东部的副热带高压、生成于青藏高原中部的热低压及自高原北侧移入的冷温槽.(2)高原东北侧的冷空气移上高原后,呈楔形插入来自高原南侧西南暖湿气流的下部,高低层之间产生的强风切变和暴雨区上空形成强盛上升气流为暴雨发生的有利环流条件.(3)热低压中的上升气流与冷锋后的下沉气流构成了纬向(纬圈方向)闭合环流,经向(经圈方向)闭合环流是高原热低压中的上升气流与副热带高压中的下沉气流构成的,垂直闭合环流的形成提供了稳定的上升气流和源源不断的暖湿气流,持续的降水造成了暴雨天气.(4)θse线的锋区进入暴雨区,配合强上升运动和高原中部热低压暖中心的加强伸展到高原东部,在暴雨中心区36°N、102°E附近上空的中低层之间产生了强的大气层结对流不稳定,是暴雨发生的稳定度条件.(5)由于高原中部热低压逐渐东移,在热低压东部和西伸副热带高压西部之间形成强暖湿气流带,将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高原东北部,同时冷空气通过祁连山进入高原东北部,在暴雨区上空形成偏南和偏西的强水汽辐合带,暖湿气流交汇造成强暴雨的发生.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气候系统模式CAS-ESM-C(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Earth System Model-Climate system component),选择Zhang-McFarlan方案(ZM)、修改后的Zhang-McFarlane方案(MZM)、以及Emanuel方案三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进行敏感性试验.首先评估多种对流参数化方案的整体气候背景模拟
本文利用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区域谱模式RSM(Regional Spectral Model)对中国东部地区的夏季气候进行了为期20年(1984-2003)、水平分辨率为30km的模拟,并对模拟的温度和降水气候态、年际变率及极端事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RSM模拟所得夏季温度和降水的气候态空间分布、时间变率,以及数值大
本文利用具有较高精度的海底地形数据(ETOPO1)和海岸线数据(GSHHS)对WAVE WATCH Ⅲ所需的输入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得到了海底地形、干湿网格和横纵方向次网格障碍物数据.以QSCAT/NCEP混合风场驱动WW3,模拟了0601号台风"珍珠"期间的海浪场.分析了区域平均方法的优势及次网格障碍物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平均方法可以较好的反应水深变化趋势,降低了"混淆"发生的可能
本文利用自动气象站、多普勒雷达、风廓线仪、闪电定位仪和GPS地基水汽观测资料,对辽宁2013年"816"特大暴雨过程的对流天气条件、多尺度系统形变过程的强弱变化、传播机制以及"列车效应"现象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大中尺度环境场为本次暴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背景条件,高空急流出口区辐散和中低层切变线为本次暴雨提供良好的动力抬升条件,两条水汽通道导致本次降雨过程中可降水最达到60mm,另外高的垂
利用地面观测数据,对2013年7月天气特征进行分析.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地面形势变化等入手,分析了本月天气形势与天气特征的关系,从天气动力学角度出发,总结了本月天气过程的天气动力学特点.
利用2012年8月2~3日高空、地面及卫星云图等气象资料,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卫星云图等方面探讨2012年10号台风"达维"对日照"08.03"暴雨天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次台风暴雨是由"达维"气旋性涡旋自身动力上升造成的.强降水主要发生在高能舌附近和台风移向的右前方;水汽通量中心区、水汽通量散度负值影响区、垂直速度强上升区对应强降水区;日照上空强烈的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十分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
使用常规天气资料、灾情资料和雷达回波资料,对江西出现的致灾大风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江西致灾大风天气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与飑线回波带、弓状回波带和超级单体等雷达回波系统相伴随的雷雨大风天气,同时还伴随强雷电、强降水、冰雹和龙卷等灾害性天气;二是与冷锋雷暴回波带和冷空气大风相伴随的混合大风天气;三是由雷暴下沉气流触发、高空动能下传和气压梯度风等共同作用产生的无降水致灾大风天气.2.雷雨大风和混
利用NCEPFNL1°×1°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08年1月中下旬江西出现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过程中的大气环流形势以及温度场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乌拉尔阻塞高压的稳定维持、冷空气频繁、暖湿气流强盛以及大气中存在明显逆温层等因素为出现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创造了良好的温度湿度等层结条件.
2009年丹东汛期天气气候极其异常,7月27日至8月17日期间全市发生了罕见的持续高温少雨天气,不仅没有气象意义上的主汛期,而且发生了持续时间居历史第三位的伏旱天气.本文应用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诊断预测室提供的相关气候资料、丹东地区自动气象站资料以及常规气象资料等阐述了此次伏旱天气事实,探讨这次事件的成因机理,重点分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亚高压、极涡、台风等影响系统的异常活动以及西风带中高纬度环
统计沈阳基本观测站1951~2005年雷暴日数,,发现雷暴常出现在炎热的夏季或春夏、夏秋之交,雷暴初日平均出现日期为4月30日;沈阳雷暴分布规律为东部多于西部、北部多于南部.2010年5月2日,沈阳南部出现了2010年首场雷暴,虽然此次雷暴没有给沈阳地区带来严重的雷电灾害,但由于没有准确地预报出雷雨天气,预报服务效果较差.分析漏报原因:(1)前期地面气温持续大幅度偏低,不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