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下颌升支矢状劈开(BSSRO)后退术术前后颅颌面部软、硬组织的变化及骨组织的稳定性,探讨软硬组织变化规律,评价手术疗效,以便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预测手术效果.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4~ 2008年就诊的资料完整的骨性下颌前突畸形患者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为19~ 25岁,平均21.1岁,所有患者均行BSSRO后退术.患者于手术前一周内,术后一周,术后至少一年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Winceph8.0头影测量软件进行头颅定位侧位片的软硬组织测量.通过对T0(术前)与T1(术后一周)硬组织测量值,及T0与T2(术后一年复查)软组织测量值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评价手术效果;通过对T1与T2硬组织测量值进行配对t检验评价术后骨组织稳定性;通过对T0与T2期软硬组织改变量进行直线相关回归分析,探讨软硬组织变化规律.结果:术后下齿槽座点B,颏前点Pog,颏下点Me,下中切牙切缘L1矢状方向上分别平均后退8.78、8.70、9.11及8.97 mm(P<0.001),SNB角减小4.9°(P<0.001),ANB角由-6.41°变为-0.69°(P<0.001),面角(FH-N-Pog)减小4.20°,颌凸角减小9.08°(P<0.001),Wits值趋于正常(由-16.42变为-6.38,P<0.001).相对于术前,术后一年复查时下唇突点TLL,颏唇沟点SB,软组织颏前点T点分别平均后退8.36、8.84和8.05 mm(P<0.001),面凸角N(s)-SN-TC减小4.34°(P<0.01),代表上唇突度的上唇突至E线距由4.65 mm降至1.73mm(P<0.001),代表下唇突度的下唇突至E线距由-3.94 mm升至-1.89 mm(P<0.001),Z角减小9.95°(P<0.001).术后一年,各硬组织标志点的变化量不大,各硬组织测量指标亦无明显变化.下颌各软组织标志点与下颌硬组织标志点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r均大于0.82),移位比例关系为TLL:L1=96.1%,SB:B=105.0%,TC:Pog=98.8%.结论:BSSRO后退术能有效后退下颌骨,纠正下颌前突畸形,使上下齿槽基骨间的相互位置趋于正常,整体面型得到显著改善.但术后与正常值相比下颌仍有轻微前突.正畸正颌治疗对面部软组织的影响比对骨骼的作用更为明显,术后软组织侧貌达到近乎正常或令人满意的效果.术后一年各硬组织测量指标无明显变化,手术效果稳定.矢状方向上,软硬组织变化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提示了精确术前预测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