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转型发展中建环专业四实平台构建研究

来源 :第九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及暖通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shu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内外本科教育逐步转型发展的今天,我国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作为民办高校,顺应国家教育改革需要,应该摸索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应用技术型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我校大力支持下,针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协同建设“实验、实训、实习、实战——四实”平台,正是结合当前转型要求,培养高质量职业人才而探索出的人才专业培养模式。
其他文献
针对现行《流体力学泵与风机》或《流体输配管网》教科书中关于离心水泵流量-扬程曲线分类的阐述进行辨析,指出其分类方法不够严谨,其分类定义不够明确清晰,分析了分类对于工程应用所应具有的指导意义,给出了如何界定“平坦型”和“陡降型”水泵的建议。
大学是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机会让同学们发掘自己的潜能,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才能,而各种各样的学科创新竞赛更是锻炼大学生综合能力的良好平台。本文讲述浙江大学鱼情未了小分队从组队开始到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以及恩布拉科创新大赛的参赛经历,并分享组建队伍、选择作品主题、完成作品设计与制作,以及在全国比赛中总结和展示作品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体会。
通风与空调工程是一门具有较强工程应用背景的专业课,既有抽象的原理知识讲解,还会涉及到大量的实际工程应用,教学内容复杂,难点较多。基于此,文章分析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从教学课件革新、动态网路课程建设、案例教学和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教学实践的探索,以期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工程热力学”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利用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文分析了“工程热力学”的课程特点,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如激发学习兴趣,区分重点难点,前后知识衔接,课后互动交流,教学科研相长等。
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高等工科教育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高等工科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实践能力,面对当前高等工程教育日益凸显出与技术取向科学取向融合,如何培养出高水准的专业技术人才是所有工科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笔者现结合赴美学习考察实际及天津商业大学制冷空调专业特色,在探索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工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以先进的数值模拟技术CFD为基础,对比现场试验结果和CFD数值模拟结果,验证试验操作的准确性。借助CFD中的压力云图和速度云图,得到相关物理量的详细分布情况,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增强了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本文以天津商业大学机械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制冷装置设计》课程的MOOC建设与实践为基础,按照《制冷装置设计》课程资源的组成要素,归纳总结MOOC资源建设的思路,探讨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积极有效方法,实现课程的大规模、开放、在线的教学资源共享。
专业建设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层次、学术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专业建设水平的高低对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对学院学术梯队、学科平台建设、科学研究水平、教育教学改革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为推动机械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的快速发展,使专业结构更加合理,围绕国家“十三五”科技发展战略目标,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从团队建设、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改革、实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以及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创新能力与探索能力需求大大提高。然而毕业设计作为学生通往社会的必经之路,是对学生的一种全方面考验。校企双导师制则是通过学校和企业联合,建立“能力培养+探究知识+人格培养”的精英工程型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以企业项目研究为主导的产学研联合培养精英工程人才的“双导师”制和项目资助制,构建“面对面”实践教学体系,从而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教学实验室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以协同创新模式进行积极地改革与实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校,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