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质量迁移矩阵及其在经济资本配置体系中的应用

来源 :全国金融系统青年联合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ts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正式颁布之际,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贷款质量迁移矩阵构建经济资本配置体系的新方法,可使我国银行在数据不足的情况下快速吸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精髓而建立起简洁实用的经济资本配置体系,以确保银行资本资源有效使用。本文首先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贷款质量分类数据基础上,构建贷款质量迁移矩阵;然后以矩阵为基础,创造性地引入迁移概率PM的概念,并计算出一年期PM和多年期的PM矩阵表;以PM和其标准差作为输入数据,采用CreditRisk+计算出多年期的经济资本需求矩阵表;最后以应用示例说明本文所提出的这一套体系的实用性。因篇幅所限,本文仅涉及经济资本配置体系的核心技术部分。(本文所涉及的银行数据均为虚拟数据)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提出了改进其治理结构的措施,设计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完成后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路径和制度安排。
本文根据产权理论和超产权理论,结合巴塞尔协议中有关稳健银行的公司治理的内容,指出了国有商业银行目前治理结构存在的产权结构单一、公司治理框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信息传导链条过长等问题,提出了制约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变革的地区金融机构发展情况、人力资源市场和资本市场发育程度及主要外部条件,结合产权改革,提出了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改革的主要步骤,提出了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革应该积极采取科
完善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促进其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在金融国际化步伐加快的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其治理结构改革具有明显的代表性和艰巨性。本文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推进治理结构改革的内外部环境和制约因素的分析,结合中国当前国情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自身实际,提出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改革必须在推进其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的同时加强外部支持性环境的培育的观点
本文从英美法系型公司治理结构入手,结合国有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阐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思考,提出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应以公司治理结构为核心进行改革,并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本文根据交易成本经济学的治理结构与组织效率有关理论,提出在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时,建立区域导向的金融控股公司有利于统一组织目标、降低决策成本、隔离和防范金融风险、丰富产权主体和加强组织竞争等,从而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组织效率和竞争力。并以某银行为例做了进一步研究。
本文在研究转型时期银行控制金融风险状况的基础上,运用委托一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对传统的委托一代理模式、委托人缺位的委托一代理模式和过渡模式三种制度的绩效进行了对比分析,解释了国家信誉与公司信誉对银行有效控制金融风险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考察西方商业银行经典治理模式,对于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极具借鉴意义。本文以英国汇丰银行(HSBC Group)和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AG)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从中得出的若干启示提出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思路。
随着我国金融业即将全面开放和国家对国有银行竞争力的十分关注,国有银行治理结构与风险防范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文章从我国国有银行治理结构与风险防范演变历程入手。对国有银行目前在治理结构和风险防范问题上存在的缺陷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在比较分析了国际上流行的“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的基础上,探讨性地提出了我国国有银行治理结构与风险防范的模式和路径依赖,即正确界定政府职能边界,构建国有银行多元化的股权结构
本文以开发性金融为例,围绕开发性金融的市场行为,分析探索开发性金融及其市场行为的本质、特征,以及法人治理、市场绩效和风险防范等内容,进而提出相关建议措施。具体内容包括:“一、问题的提出;二、开发性金融的概念及其特征;三、开发性金融的市场行为及其特征;四、开发性金融的法人治理、市场绩效、风险防范;五、有关政策建议”等五部分。本文提出开发性金融市场行为的主要特征是:1.市场行为的独立性;2.开发性金融
本文首先介绍了银行机构公司治理改革的国际经验,针对中国国有银行公司治理问题,论述现有公司治理的缺陷或缺失,指出中国国有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