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液体毛细管粘度测量装置研制

来源 :第八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暨中国航天低温专业信息网2007年度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21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Poiseulle定律出发,对常规毛细管粘度计进行改进设计,采用对比法,由已知低温纯液体的粘度来测量相同温度下低温液体混合物的粘度。通过常温下标准液体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的测量,表明测量误差在1%以内,说明其测得数据是准确可信的;通过对液氮及其混合物的测量,得到了初步的实验数据,验证了本装置测量低温液体粘度的可行可靠性。根据实验的经验,对低温液体毛细管粘度计做了进一步改进,使之更能适应低温液体测量的特殊性。
其他文献
通过机械合金化法获得纳米晶粉末材料,粉末材料在常温下冷压预成型,再经523K,6GP高压压制和常温下1GP压制成型,在473K温度下无压烧结获得Bi0.85Sb0.15样品。通过对样品的X-ray衍射实验证实所制备的样品为单相Bi0.85Sb0.15。在80-300 K温区测量了样品的Seebeck系数。结果表明:材料的seebeck系数均为负值,表明Bi0.85Sb0.15合金为n型半导体,其中
针对一套2.4m口径天文望远镜的6k×6kCCD成像探测器所需的低温环境,设计并制造了两个以液氮为冷剂的低温恒温装置,介绍了其结构和相关工艺,计算了这两个装置的漏热,并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CCD冷板的温度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给出了杜瓦性能的一些低温测试结果。
介绍了安徽万瑞冷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的一套160w@20K氦气循环低温系统。该系统采用20K氦气循环冷却方式,制冷设备与应用端设备采用分置式,通过两根十米长绝热软管连接。系统中8台GM制冷机提供冷量,两台氦气泵提供氦气循环动力。设计指标为应用端进气温度18-21K,应用端出气温度22-26K,制冷量160w。实验结果为:在应用端热负载200.4W的情况下,应用端进气温度20.26K,应用端出气温
在对470Hz的双级级联型热声发动机的实验中观测到双阈起振现象,即在热声系统起振过程中出现了两次明显的指数增长过程,并且没有出现倍频谐波。这是继法国曼恩大学G.Penelet在环形圈热声发动机中观察到双阈起振现象以来的又一重大发现。研究热声起振过程有助于对热声系统激振机理的理解和探求提高饱和振幅的根本措施。通过对级联型热声发动机的谐振器品质因素分析,可以获得起振过程频率变化和双闽起振现象的机理。实
对300Hz的脉冲管制冷机内的蓄冷器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分别采用不同目数的丝网填充蓄冷器,所得实验结果表明,对于300Hz及更高频率的脉冲管制冷机,丝径越小,制冷机的性能越好,这同低频如30Hz的脉冲管制冷机是不同的。而计算结果也正好验证了这一点,在300Hz的脉冲管制冷机中,因其热穿透深度较小,所以其所需要的丝径较小,这样才能使其效率提高。
介绍了国内的ILC低温恒温器联合研究小组针对9-cell单腔低温恒温器的研制进展,并对将来的工作做出展望。
主要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特殊性质,并结合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试验,考察了超临界流体在涤纶、羊毛和PU革三种不同织物间染色的可行性。结果发现,将分散深蓝溶于超临界流体,涤纶能够很好的上色,而羊毛和PU革效果不佳。因此需要对后两种织物改性或换用其他合适的新染料。针对染色效果较好的涤纶,以色牢度、匀染性为指标进一步实验发现:随着压力的升高,染色效果越好,最适宜的压力为26.26MPa。另外不管是对织物进行水
空气作为一种天然工质正越来越多地被考虑作为CFCs类物质的替代。作为工质,其在循环中的无相变特性可以实现蓄冷过程中的直接接触式换热,另外亦可采用低温空气与新风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进行低温送风的方式。对空气制冷循环与蓄冷空调结合使用进行了一初步的探讨,对空气制冷在蓄冷空调中应用进行可行性分析,认为与传统的电制冷加蓄冷空调的方式相比,是一种比较节能的方式。
建立了一套单级压缩、三级分凝的自动复叠制冷系统,采用R134a/R23/R14三种非共沸混合物为制冷剂,通过测试,低温槽内的载冷剂酒精的温度能够达到-100℃。通过实验,找到了三种制冷剂不同配比与该自动复叠制冷系统降温速度、功率消耗的关系。
采用外激励行波变容谐振腔热声斯特林制冷机解决制冷机功率密度不够的问题。采用外激励的线性压缩机驱动提供行波,通过热声部件(冷却器、回热器和加热器)进行功流放大,并且采用机械谐振器或者波纹管来缩短整机长度并控制质量,谐振管采用变径,机器总长度控制在300mm以下,以满足空间及航天技术的要求。讨论了谐振频率与长度的关系及输出声功的关键设计参数的计算。计算采用网络划分的计算模型,得到不同设计方案下的振荡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