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耐高温植酸酶对草鱼生长、体外磷释放率的影响

来源 :第十届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linc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分别从饲养试验和体外人工摸拟草鱼肠道测定植酸酶对菜粕中磷释放速率,考察了不同植酸酶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前景.采用 《GBT 18634-2009饲用植酸酶活性的测定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温度25℃,PH6.5条件下中性植酸酶、耐高温植酸酶、中性耐高温植酸酶活性分别为1064±55 U/g、2312±82 U/g、2445±14 U/g,沸水浴10min后三种酶活性分别为262±13 U/g、1362±49 U/g、1359±64U/g,酶活存活率分别为24.67±2.3%、59.00±1.7%、55.67±2.9%.
其他文献
本实验采用玉米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SPC)替代鱼粉投喂大菱鲆,通过测定其不同体组织(肌肉和肝脏)中氮稳定同位素的周转代谢率,计算不同蛋白源对大菱鲆生长和代谢的贡献率。
长期进化中,大部分动物进化出在食物充裕时积蓄脂肪,而在食物匮乏时合成生理必需的脂肪的脂代谢适应策略。然而,这种适应策略在鱼类中尚无深入研究。本研究以罗非鱼为模型,投喂三种含不同脂肪水平(1%、7%和13%)的半纯化饲料,探讨其在摄入低脂和高脂饲料后维持体内脂稳态的代谢适应机制。
为评价脂肪因子(外源性脂肪源和脂肪水平)对养殖鱼类生长与健康的影响,探讨调控鱼类脂质代谢的营养策略.本试验以罗非鱼(体重10-50g)为研究对象,通过生长试验从生长、体组成、脂质代谢以及抗氧化能力等方面,对外源性脂肪源(鱼油、豆油、菜油、亚麻籽油、猪油)和不同脂肪水平(4%、6.5%、11%)以及实用饲料中补充磷和桑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IGF-1是生长激素主要的下游介导因子,在细胞分化增殖、个体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我们于前期构建了肌肉中高表达IGF-1的转基因鲫鱼,意外发现转基因鱼生长性状低于对照。
海虾对多元不饱和脂肪酸有营养的需求。然而,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也是促氧化物,易引起自行氧化,所产生自由基可造成细胞内蛋白质、核酸及脂质过氧化,进而破坏细胞、组织及生物体正常功能。
鱼体内脂肪的严重沉积不仅影响养殖鱼类的健康和品质,也对水产品安全造成了潜在威胁。因此,对鱼类脂肪积蓄的研究已成为当前鱼类营养研究的热点。然而,传统的脂肪测定技术却无法对脂肪组织在较大规格鱼体中的整体生理分布情况进行评估。
为探讨团头鲂对饲料糖类的利用能力,开展了饲料糖水平和种类对团头鲂生长、糖代谢和脂肪代谢影响的系列研究.(1)初均重为161g的团头鲂摄食分别含淀粉17.1%、21.8%、26.4%、32.0%、36.3%和41.9%的6种等氮等脂饲料9周,团头鲂成活率和特定生长率不受饲料淀粉水平影响,但适量淀粉水平能显著提高饲料效率和蛋白利用率.
肠与肝由胆管和门静脉相连,二者频繁交流,因而肠肝轴免疫力息息相关,而鱼类肠肝轴免疫功能还知之甚少。本研究采用罗非鱼,一种基因组信息注释相对全面并且具有良好抗逆性的鱼类,来研究鱼类肠肝轴免疫力。
本研究為探討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對病原菌Escherichia coli與Staphylococcus aureus之抗菌活性以及是否L.plantarum具最佳之plantarcin基因表現.材料方法:總數50株乳酸菌以瓊膠擴散分析法用來評估其抗菌活性,純化乳酸菌株之DNA以PCR鑑定菌種及plantarcin基因表現利用型態學及生理-生化特性從具有抗S.aure
选用初始体重为278.82±0.68 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分别饲喂精氨酸(Arg)水平为6.9,10.4,14.1,17.6,21.4和24.5 g/kg的半纯合等氮日粮,经8周的生长试验考察饲料中Arg对草鱼生长性能、肉质、肌肉抗氧化能力和抗氧化相关信号分子基因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