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紫云猴场地区晚石炭世微生物丘内泥晶物质来源分析

来源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i_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黔南紫云猴场地区上石炭统威宁组发育了两个微生物丘:路马寨微生物丘和中心寨珊瑚-微生物丘.路马寨微生物丘位于路马寨村口附近,出露高度19m,宽30m,主要由灰色厚层状微生物岩和叶状藻格架岩组成.中心寨微生物丘位于中心寨村附近,出露高度15m,宽可达200m,主要由微生物和群体四射珊瑚Ivanovia协同建造.采集的(虫廷)类化石组合指示两个微生物丘发育在Fusulinella-Fusulina带的Fusulina pakhrensis-Pseudostaffella paradoxa亚带内,时代对应于晚石炭世莫斯科期晚期.在对微生物丘发育地层开展的研究中,共识别出了7种微相类型,微晶方解石主要以8种形式存在:均质泥晶(Ml)、泥晶碎屑(M2)、非层状似球粒(M3)、泥晶包壳(M4)、含钙质微生物泥晶(MS),纹层状泥晶(M6)、纹层状似球粒(M7)和似泥晶鲕粒(M8)。而这八种微晶方解石并非全部源于微生物活动,M1-M3可能主要来源于古海洋的物理和化学沉积作用,部分为生物碎屑泥晶化作用产物;M4-M8则与微生物活动密切相关,可能为微生物诱导微晶方解石。
其他文献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微生物在碳酸盐岩台地和生物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生物礁相地层中微生物岩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微生物岩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更有助于发掘微生物群落与后生动物的作用机制,了解微生物岩与后生动物礁之间的演化关系.黔南紫云猴场地区发育了两个由微生物岩主导的生物礁丘,其分别位于路马寨村和中心寨村附近.礁丘内部和围岩的(虫廷)类化石组合指示微生物岩发育在Fusulinella-Fusu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