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近年来,青少年学生体质状况不容乐观,这对我国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2012年12月7日,上海市教委印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力图通过"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实施,更好的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与1到2项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兴趣,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尽管前期的试点工作获得了较好的反馈,但是针对当前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中的一些现象,厘清其根本目标、角色定位与发展方式、面对的外部环境与内部阻力,既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理论认识,也有助于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其一,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育人为本"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的思考。通过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的专项技能,进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并无不妥。然而,我们不应忽略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根本目标的确立应遵循学校体育发展的要求。这就是说,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作为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专门的运动技能。因而,我们并不应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与"培养运动员的体育专项化教学"相提并论。其二,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角色定位:体育教学改革"新思路的探索"与"全部希望寄托"的思考。我们必须认识到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还面临一系列问题。首先,对于体育专项化教学能否有效保持学生对自身选择专项的兴趣,学术界存在不同观点。其次,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使得它目前无法成为突破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困境的全部希望。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已取得的成绩,更应正视学术界的不同观点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明确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作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新思路探索"的角色定位。其三,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式:"稳步推进"与"激进推广"的思考。在当前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过程中追求运动项目设置的"激进推广"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反而可能带来"运动项目形式化"的问题。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作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新思路"的探索,其试点、推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进行相关的理论建设,而这离不开学术研究的支撑。因此,这需要一个较长的研究周期和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也意味着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应是一个稳步推进的过程。其四,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外部环境:"有意忽略"与"正视协调"的思考。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不可避免受到学校体育大环境这一外部环境的影响。其次,我国教育大环境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也有重要影响。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重视智力而不太重视体力。另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综上所述,决策制定者和具体实施者在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上述外部因素的影响,营造重视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外部氛围,加大宣传力度,推崇健康的生活方式,为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氛围。其五,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内部阻力:"恪守传统"与"继承创新"的思考。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面临着来自学校体育自身的内部阻力,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首先是学校体育功利化的倾向。其次是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面临"过于突出竞技化"体育教学传统的阻力。再次是体育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合理的教学理念是关键。因此,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应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探索适合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职前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既注重培养职前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也注重培养职前体育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在职体育教师"补缺",提升他们的专项教学技能与教学理论素养,从而为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开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支持。研究结论:推动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应当坚决贯彻"育人为本"的理念,明确其作为"体育教学改革新思路探索"的角色定位,通过扎实的前期教学实验与理论研究,稳步推进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正视外部环境的挑战,加强与学校体育部门、教育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协调,为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氛围;在继承创新的基础上,正视学校体育功利化倾向的消极影响;转变过度竞技化的教学传统;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与在职体育教师培训上展开新的探索,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为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提供坚强的内部支持。如此,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将能真正扎根于学校体育教学,使得学生能够通过专项化体育教学,达到掌握1-2项目专项运动技能,增强自身体质的目标,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学校体育"三位一体"目标的实现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